《大明悬案录》播至第三季,横短剧的系列化开发可行吗?

发布时间:2025-08-12 20:24  浏览量:4

在《太奶奶2》《云渺4》等热门作品的加持下,竖屏短剧的系列化开发大有可为。

就在本月,一部横屏短剧也悄然播完了第三季——由爱奇艺全网独播的古装悬疑探案剧《大明悬案录之鉴影篇》(以下简称《鉴影篇》)。

作为《大明悬案录》系列的收官之作,《鉴影篇》聚焦少年侠客楚不凡(陈名豪 饰)的探案征程。故事开篇,初入通州的楚不凡便卷入铁匠铺命案,由此开启连番破局之旅。“磁石菩提果”“画坊迷局”“富殇”“珍馐暗香”“孔雀翎”五起诡谲离奇的悬案相继展开,环环相扣。

作为横屏短剧中的系列化作品,《鉴影篇》能否延续前作热度?横屏短剧的季播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本文将从数据表现、故事内容、行业观察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鉴影篇》于7月25日在爱奇艺独家上线,目前已完结。该剧热度走势可以概括为“高开平走”:凭借前作积累的观众基础,开播第三日即达到4118的热度峰值,此后保持平稳,更新期间热度值稳定在3000左右。

横向对比《大明悬案录之泥犁篇》的热度峰值3855和《大明悬案录之隐翅篇》的热度峰值3469,《鉴影篇》的平台热度表现属于稳中有升。

值得一提的是,古装探案作为极具特色的垂直品类,已拥有稳定的受众群体。在爱奇艺“古装探案榜”上,《鉴影篇》位列第五,是前十名中唯一的短剧作品。

此外,该剧在2025年第31周猫眼悬疑短剧热度榜排名第二,仅次于万茜、秦俊杰主演的《朱雀堂》;同期云合短剧周榜显示,《鉴影篇》以3.9%的正片有效播放市占率位列第三,成为爱奇艺平台同期表现最佳的独播短剧。

整体而言,在当前横屏短剧市场出现大投资、大制作的竞争环境下,没有流量明星加持、也没有高调宣传攻势的《鉴影篇》,凭借扎实的内容品质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成绩单。

古装探案的“古早味儿”

尽管《鉴影篇》是《大明悬案录》系列的收官之作,但在故事时间线上却设定为前传,以回溯视角呈现男主角楚不凡在《泥犁篇》和《隐翅篇》之前的成长历程。

《鉴影篇》也是《大明悬案录》第一次以单元形式展开剧情,五个单元的故事独立成篇,其叙事结构对未观看前两部的观众更为友好。

没有了奇奇怪怪的滤镜,没有突兀的感情线干扰,也没有强行上价值的金句输出,《鉴影篇》在整体质感上颇有些早年探案剧的质朴韵味。

不过与传统强调逻辑推演的“烧脑”探案剧不同,《鉴影篇》更着力于展现“奇情”。

在“磁石菩提果”单元中,主角几乎毫不费力地探查出了“蛊虫”杀人的真相。真正的故事看点来自林风(安轩辰 饰)与尹清默(步籽颖 饰)这对“古装版史密斯夫妇”的情感纠葛:一方是忠君爱国的神武卫总旗,另一方则是隐瞒女真族身份的妻子。二人在族群忠诚与夫妻情义之间的艰难抉择,构成了本单元的核心冲突。

第二单元“画坊迷局”也是如此。楚不凡找到关键人物兰馨后,女画师尸体离奇变成稻草人的核心谜题便被快速解开。后续剧情推进主要依赖知情NPC的信息披露,男主角的独立推理空间较为有限。

这种叙事策略的优势在于人物弧光的完整呈现:到第五单元落幕时,楚不凡完成了从案件旁观者到局中人的身份转变,对道义的坚守愈发坚定;女主角赵若婷(余芷慧 饰)也实现了从富家千金到家族掌舵人的成长蜕变。

但相应的,对于偏好硬核推理的类型观众而言,本剧的探案过程可能不够“过瘾”,作为剧荒时期的调剂选择尚可,但难以满足追求严密逻辑的探案剧爱好者。

“季播剧”这一概念来源于美国电视台,其传统运作模式包含三大特征:按季播出(通常该年9月到次年4月为一个播出季节)、每周固定时段更新、以及边拍边播,根据观众反馈来调整剧集内容和续订决策。

在流媒体时代冲击下,前两条特征已逐渐式微,但根据观众反馈来动态调整的核心机制依然奏效。

很长一段时间内,国产剧的季播剧被调侃为“伪季播剧”,即不是按照季播思路来开发作品,而是把原本完整的一部作品拆分成上下两部来排播,完全背离了“季播剧”概念的初衷。

近年真正称得上是季播剧的国产剧中,《庆余年》系列算是一个成功案例:两季保证核心创作团队稳定,且均取得了现象级的播出效果。

然而这个成功案例也凸显了长剧季播化的艰难——第二季从官宣立项后,就受到很多干扰,期间演员更替等制作变动频频引发舆论风暴;第二季与第一季间隔五年,如果不是受众黏性高,如此漫长的制作周期极易导致观众流失。

相较之下,短剧体裁天然更契合季播模式。

以《大明悬案录》系列为例,非流量演员阵容保证了主创团队的延续性,较短的拍摄周期确保了该系列作品适度的更新频率。

《大明悬案录》三季的播出时间

如此一来,创作团队也能更及时地响应观众反馈。《泥犁篇》播出时,弹幕中有观众对感情线提出意见;到《鉴影篇》时,感情线的占比明显降低,仅作为破案剧情的点缀性元素。

《泥犁篇》弹幕

而相比竖屏短剧,采用季播模式的横短又能带给观众更持久的情感陪伴。

分众时代,能够“通吃”观众盘的大爆款会越来越少,制作方更需专注于核心受众的精细化运营:服务好一部分观众,也许比试图取悦所有观众更有效。

在此背景下,横屏短剧的“季播模式”,不失为一个值得探索的新方向。

【文/王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