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与掼蛋:江苏文化的“双子星”?

发布时间:2025-07-11 23:32  浏览量:1

王海歌

这几日江苏地面上,热得邪乎,柏油路都快晒化了,可比起苏超的热,这点日头算不得什么。

南京奥体中心那晚,六万多人挤在看台上,像刚出笼的包子,热气腾腾。南京队和苏州队在场上跑,你追我赶,九十分钟过去,球没进一个,倒把看台上的喊叫声踢得满地滚。末了两队球员握握手,汗珠子顺着下巴滴,脸上说不清是憾是喜,倒像田里干完活歇晌的邻人,透着股实在。

常州那支队伍,成了大伙儿茶余饭后的念想。球总也踢不进,名字被人改来改去,从“吊州”到“州”,字儿越来越瘦,像经了场大雨的稻草人。可他们偏不垮,门将膝盖磕在门柱上,血珠子渗进草皮,摆摆手还站在原地;老队长抽筋了,爬两步也要用头顶球,那股犟劲,比地里的野草还旺。

暴雨里对阵南京队,队员们浑身淌着水,头发贴在脑门上,活像刚从河里捞上来。0比4落后了,伤停补时阶段还在往前冲,终场哨响前,一个小伙子追着球跑了四十米,末了还抬脚射门,那股子劲,看得人心里发颤。教练在雨里抱头跪下,雨水混着啥往下淌,谁也说不清,只觉得眼眶子发烫。

后来跟淮安队那场,常州队总算把球踢进网窝,却被判无效。慢镜头里看得明白,是对方门将和后卫没配合好,可规矩就是规矩。“常州发布”说得实在:“下一场继续拼!”这股子认账不服输的劲儿,倒比赢了球还让人记挂。

苏超就这么火了,抖音上的段子和表情包飞得到处都是,像夏日里的蚊子,嗡嗡嗡的,挡不住。

这边绿茵场上的汗还没干,那边牌桌上的茶已经泡好了。淮安来的老人说,这掼蛋是从“跑得快”和“八十分”里熬出来的,像腌菜,日子久了,就有了独一份的味道。

四张椅子围着张桌子,两副牌洗得哗啦响。红桃3一甩,像递过根烟,搭档就懂了,该出啥牌。亲友聚着,牌桌是热的;生意场上,牌洗几轮,生分就淡了。国家体育总局说这玩意儿能练脑子,还能教人合作,倒也实在。

可掼蛋的名声不如苏超顺溜。有报纸说它是“毒弹”,专腐蚀干部。深圳那个陈局长,江苏那个林副主任,还有南京的缪市长,都栽在这牌桌上。其实牌是死的,人是活的,就像菜刀能切菜也能杀人,罪过不在刀。寻常人饭前饭后摸两把,不过是把日子里的乏气,顺着牌缝儿漏掉些,犯不着上纲上线。

章先生说这俩是江苏文化的“双子星”,倒也有意思。苏超在场上跑,跑出的是一股子拼劲;掼蛋在桌上转,转出的是几分巧思。一个像田里的稻子,得使劲长;一个像屋檐下的雨,得慢慢滴。

江苏的水土养人,也养这些有意思的物件。球场上的呼喊,牌桌上的笑,都混在风里,顺着长江淌,过南京,经苏州,到淮安,处处都透着股鲜活气。这气儿,或许就是文化吧,不用刻意说,就这么实实在在地在日子里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