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新论】正视“人猴冲突”才能更好做到“人猴共生”

发布时间:2025-07-21 04:35  浏览量:1

茂兰保护区的红外相机,清晰捕捉了生态保护成效背后的两难困境:一边是猕猴种群的恢复,印证了绿水青山的回归;另一边则是村民被反复践踏的庄稼与生计。

这场“人猴冲突”,实则是在考验“人猴共生”的智慧。即如何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又能护住村民的“粮袋子”?如何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间,找到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点?

扎稻草人、敲锣、放鞭炮、安装白色薄膜围挡、派专人值守……这些是村民在实践中摸索出的土办法,虽短暂有效,但成本高昂,且不可持续。科研部门则在积极投入科研力量,探索成本低廉、易于推广的驱避技术。同时,管理部门则在抓紧立法,部署开展科学保护、合理调控等有效举措。

从长远着眼,更要注意的是,目前不少野生动物面临局部过剩的态势,栖息地承载力明显不足,容易形成区域性生态压力。针对野生动物致害给群众造成的损失,要探索制定相对统一的政策,妥善预防和处置野生动物泛滥。

强化生态保护与保护群众生命财产,不是一道选择题。这考验着政策设计的精度,更丈量着我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决心。当保护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人猴冲突”才能转化为“人猴共生”的合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 谢巍娥

编辑 金妮

二审 伍少安

三审 蒋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