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刚动工,印度主持人叫嚣,派飞机轰炸中国工地
发布时间:2025-07-23 20:19 浏览量:1
雅鲁藏布江在中国境内被称为雅鲁藏布江,进入印度后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中国在自己领土范围内开展的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建设属于主权行为。
印度主持人叫嚣,派飞机轰炸中国工地,这种激进的言论缺乏理性和国际法依据的。
7月19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刚刚开工,中国再次刷新世界水电工程纪录。
70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超过了前三大水电站总和,这项工程的背后,是我国西部能源格局和经济版图的重大转型。
水能变电能,意味着更多的企业和居民可以用得上稳定可靠的绿色电力。
工程建成后,对中国来说就是一座巨大的“财富发动机”,也是西部发展的新起点。
与此同时,印度方面掀起巨大反弹。印度一些媒体和主持人表现激烈。
帕尔基·夏尔马在节目中公然鼓动出动战机轰炸中国工地,这种言论听起来更像是政论秀场上的哗众取宠。
此前她曾宣称印军在印巴冲突中大获全胜,甚至杜撰所谓“连摧毁邦交军事基地”的夸张战果。
抛开情绪输出,仔细盘算印度的实际能力,号称要空袭中国工地,不过是一段不切实际的嘴炮。
现代远程空袭作战并非游戏过关。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所在区域与印控区实际相距超400公里。
印军主要装备苏-30MKI等少数重型战机,可惜空军基地都设在平原,飞机要跨喜马拉雅横断山脉飞行,高海拔稀薄空气本就让推重比和载弹量大打折扣。
高原临界作战和满载飞跃对许多飞行员来说,就是现实版的“极限挑战”。
不仅如此,中国已在关键地带布置全覆盖防空网络。雷达、导弹、预警系统纵横交织。
印军飞机一旦接近,就如进入无形的“天网”。还未越线就会被锁定,未到目标即有高概率被拦截。
边境防空不是稻草人摆设,而是真正能形成威慑的钢铁屏障。反观印军,边境后勤能力薄弱,每到冬季不得不大撤兵减压。
如今只有三个机场可用,补给举步维艰。相比之下,中国部署了八个机场和多个机库,制空权掌控力悬殊。
如果印军真的贸然出击,先不说战机有多少能成功穿越高原和中国雷达火力圈,机场恐怕早已进入中国导弹和远程打击的瞄准清单。
印军在印巴空战中的表现早已暴露各类短板。
一旦仿照主持人建议真的派机袭击,只能付出远大于之前的惨痛代价。
再看水电站本身。印度舆论认为建成后中国可控水决洪,是将其视作制衡利器。
其实这种看法源自印度自身曾屡次利用水资源作为对巴基斯坦的手段,投射心态罢了。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主要依靠落差发电,而不是蓄滞大量水量。出境水量仅占下游总流6%-25%,能够影响印度的概率极低。
核心技术是智能精准调节,而非简单握闸放洪。江苏安徽的农田调水有类似经验——恰到好处的控制,比全拿全放靠谱多了。
对印度东北六邦而言,该水电站修建其实将有效减轻洪灾频发的现实困扰。
当下这些地区每年都有数以千计村庄被淹,新工程可以为区域乃至两国邻里关系带来新的可能。
中国三峡工程当年同样承载各种怀疑,但事实证明周边百姓用上了实惠电力和便利交通。
反观印度造坝一多,事故不断,民生改善却难见成效。
放下对抗情绪,更多从长远角度观察,两国完全可以参与区域治理与水资源合作,将威胁转化为契机。
基础设施升级,既是赛跑,也是桥梁。中印关系未来仍有许多变量,但起码在水利工程这件事上,理性沟通与优化合作,机会远远多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