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汉系列之25:武昌车辆厂
发布时间:2025-07-09 20:56 浏览量:1
【编者按】在中国的历史上,只有上海和武汉两个城市曾经在城市名字前面冠以“大”字,“大武汉”以及“大汉口”曾经声名远播。武汉之所以赢得“大武汉”之美誉,是因为武汉市曾经举足轻重的工业。工业遗产对武汉市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工业是武汉市的代表作,工业成就了“大武汉”的金字招牌。然而,随着城市更新的快速推进,一处处经典的工业建筑被拆除,一座座具有保护价值的工业厂房被夷平,武汉市的大工业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历史正在离我们远去,文化正在离我们远去,记忆正在离我们远去。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还能记得“大武汉”曾经如此辉煌的历史吗?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到哪里去找寻历史上的“大武汉”的踪迹?
——周国献
武昌车辆厂位置图
武昌车辆厂是国家最早建立的一批重要工业企业之一,始建于1946年,原隶属于铁道部,后划归中国南车集团,是全国唯一的以保温车制造为主的车辆设计修造基地和铁路冷藏运输装备开发研制基地。
据《武昌区志》(武汉市武昌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武汉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介绍,武昌车辆厂是铁路轨道车辆制造和修理企业,是全国唯一的冷藏车制造基地,也是全国500家最大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工业企业之一。
2003年末,武昌车辆厂有员工5610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49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18人、中级职称437人。固定资产原值3.9亿元,净值2.9亿元。厂区占地面积89.29万平方米。工厂拥有各类设备1524台(套),资产总额5.85亿元。工厂下设24个党政部室,16个分厂,4个独立法人公司,3个集体企业等。
武昌车辆厂大门(涂振超摄于2007年5月)
据《武昌区志》介绍,武昌车辆厂(简称“武车”)于1946年开始筹建,1947年8月在南京正式成立“武昌车辆厂筹备处”,同年9月选址武昌徐家棚赵家墩(即现址)建厂,规划占地33.18万平方米。
1949年5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工厂;同年8月正式投产修理铁路客车。为充实武车力量,1950年起,国家陆续从武东等6家工厂调入部分职工。1953年,又将浙江萧山配件制造厂并入。
从筹建到建国前夕,武车隶属于铁道部衡阳铁路局厂务处。1953年依次改属铁道部厂务局、铁道部机车车辆制造局、一机部机车车辆工业局领导。1958年,下放到武汉市机电局领导,后又收归铁道部工厂总局领导。文革期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管。1975年又划归铁道部。
1986年,工厂划归铁道部成立的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领导。1994年铁道部下文将铁道部武昌车辆工厂更名为武昌车辆厂。2000年,实行政企分开,原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一分为二,组建成南车集团公司和北车集团公司,武车隶属于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2002年,武车更名为中国南车集团武昌车辆厂。
武昌车辆厂徽章(来自“古泉园地”网站)
据《武昌区志》介绍,至2000年,武车主要生产铁路机械冷藏车、棚车、冰冷车、平车、特种车和国家标准冷藏(板)集装箱以及修理客车。年生产能力为新造货车1060辆(其中:B6A型冰保车360辆、B23型机械冷藏车200辆、P64型棚车500辆)、修理客车300辆。
工厂除主营铁路机车车辆制造及修理外,还经营自产机电产品、成套设备及相关技术的出口业务;进料加工和“三来一补”业务。兼营机车车辆配件制造、汽车运输、冰棒、纯净水市场销售等。
绿地集团正在更换武昌车辆厂的招牌(来自“芮欣的博客”)
2007年11月,武昌车辆厂会同江岸车辆厂开始整体搬迁至武汉市江夏区,武昌车辆厂旧厂土地被腾退。武昌车辆厂没有列入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和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厂房已全部拆除。
2010年,上海绿地集团拍得武昌车辆厂地块,将在此投资300亿建造建筑面积约300万平米的绿地国际金融城,其中,世界第三高的606大楼计划打造为集超五颗星等级酒店、国际一等办公、高档商业、一等公寓等为一体的超高层城市综合体,预计2017年建成,未来将成为武汉,乃至华中的新坐标。
武昌车辆厂一带(周国献2014年6月15日拍摄)
2014年6月15日,作者第一次探访武昌车辆厂时,绿地集团正在对该地块进行地产开发。武车厂房已悉数拆除,大片土地空置,杂草丛生。
武昌车辆厂旧址(周国献2014年6月15日拍摄)
2016年,尚未完工的绿地集团606大楼已成为武汉的新地标,几乎在武汉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它。
开发中的武昌车辆厂片(周国献2016年6月4日拍摄)
2017年,除了606大楼还在施工外,空置的地块仍然空置。
开发中的武昌车辆厂片(周国献2017年10月2日拍摄)
开发中的武昌车辆厂片(周国献2017年4月23日拍摄)
在原武昌车辆厂一带,大片的土地依然空置。
原武昌车辆厂一带(周国献2017年4月23日拍摄)
附近居民在此开荒种菜,并用服装塑料模特作稻草人。
请横屏观看(手机请关闭自动旋转屏幕)
原武昌车辆厂一带全景图(周国献2014年6月15日拍摄)
原武昌车辆厂一带全景图(周国献2016年6月4日拍摄)
2024年10月再次路过武昌车辆厂旧址时,早已换了人间。
武昌车辆厂旧址换了人间(周国献2024年10月18日拍摄)
.
([心][心][心]说明:此贴为重新整理发布,2017年12月27日原贴已不可见。)
.
武汉市的工业遗产保护状况是中国诸多工业城市的一个缩影。正如以色列摄影家纳达瓦·坎德(Nadav Kander)在接受关于他的长江摄影专题的专访时所说:“在经历一段拍摄后,我逐渐感受到这个国家所面临的矛盾和困惑,当它以惊人的速度飞跃时,也在不断毁坏着自己的根基。”城市急切地想要发展,却忽视了历史传承,忽视了城市的个性,迷失了自我。
在城市急速发展的关口,为一个城市的工业遗产留存影像记录迫在眉睫。我从2008年开始关注并拍摄武汉工业遗产保护题材,2014年定下摄影专题的题目《大武汉》,并开始有计划地重点拍摄武汉工业遗产,共拍摄了涵盖清末、民初和解放初期的三百多处武汉市老工业旧址。
项目初期,以宽幅接片方式拍摄老工业旧址废墟为主,通过比较一致的摄影语言去呈现这些城市发展中的疤痕和印记,强化“大武汉”的悲壮感;后来扩展到事无巨细对武汉市和湖北省各地市现有工业遗产的抢救性记录。
回望过去,让我们看清来时的路。我无力阻挡城市改造的步伐,但我至少可以用我的镜头记录下这一切,为日后寻回失去的城市影像和情感记忆提供参照。
——周国献
.
特别声明:
1.本头条号“黑镜头”发布的图片,除非特别注明,均为周国献原创作品,转载请勿声明原创,并请注明出处及保留作者姓名,否则视为侵权。
2.“大武汉系列”中偶尔会在各种志书等资料中翻拍部分老照片,因原刊载老照片的书籍大多没有注明照片作者,在头条文章里只能注明图片来源是哪一本书籍,无法为原作者署名,敬请谅解!若有异议,请随时通过留言等途径告知,以便及时改正。
.
1.安装今日头条App(已安装的请忽略);
2.打开今日头条App,或者通过分享的“黑镜头”头条文章进入今日头条App。
然后,通过如下两种方法关注“黑镜头”头条号:
(2)方法二:在今日头条首页搜索栏键入“黑镜头”,点搜索按钮,再点菜单栏中的“用户”选项,找到“黑镜头”头条号用户(昵称存在同名情况),认准如下“黑镜头”LOGO,再点关注。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