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骚乱是美国各族群撕裂的标志,美国注定难免内战!
发布时间:2025-07-13 22:53 浏览量:1
特朗普在上一任期败选后,煽动了国会山骚乱,其中竟有10%的参与者具备军队背景。设想一下,若在3年后的2028大选年,美国的一些预备役军人选择效忠特朗普个人,那美国将会发生什么?
2024年的电影《美国内战》,其背景设定便是美国出现某个独裁总统违宪第三次连任,最终引发华盛顿与各州之间的内战。今天,为大家带来一本书——《下一场内战:来自美国未来的战地报告》。倘若作者的预言成真,如今移民美国的人,或许就如同1946年国共内战前加入国军一般,面临未知的命运。
夜色笼罩着俄亥俄州南部的一座无名小镇,镇上的自来水和电力系统早已被切断。此时正值2028年美国总统选举刚刚结束的选举夜,小镇上一座老旧的双车道公路桥上,数百名手持自动步枪、拥有自制RPG火箭筒和改装无人机的民兵躲在路障后面。他们自称是“MAGA最后的防线”,桥下河水反射着篝火燃烧的火焰,桥上挂着的横幅写道:“她不是我们的总统”“这座桥不会关闭”“1776独立宣言”。
与此同时,阿帕奇攻击直升机已经悬停在桥东侧3公里外。在双方紧张对峙的关键时刻,两架民用改装无人机突然在小镇投下炸弹,造成现场3名媒体记者死亡。新就任的民主党女总统当晚在白宫内对此事进行紧急直播:“我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选举恐怖主义”“这不是合法的政治斗争”“这是对国家宪政制度的攻击”。
第二天清晨5点,清剿作战正式开始。阿帕奇首先锁定了桥上民兵的燃料补给车,地狱火导弹精确命中目标,油罐车燃起了巨大的橙色火球。与此同时,美国海军陆战队开始了地面扫荡行动。这些民兵组织的火力在平民眼中或许令人印象深刻,但对专业军队来说意义不大。战斗仅仅持续了一个小时,结果毫无悬念,但美国第二次内战也从这一天凌晨正式开战。这是史蒂芬·马奇在本书中虚构的一段“选举夜大桥战役”,他认为这种来自地方民兵组织对美国大选的武装抗争,很有可能会成为美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美国内战》这部电影在美国获得好评,说明美国社会已经开始看到内战的可能性了,只是其他国家的民众还没有重视这个事情。美军退役上校、军事史教授彼得·曼苏尔认为,如果美国下次爆发内战,将和1860年的南北内战形势完全不同,不会再有两个旗帜分明的阵营拉开架势捉队厮杀,而是会变成一种邻居对邻居的碎片化战争。
2016年特朗普当选总统后的一项民调中,高达31%的美国选民预测美国将出现第二次内战。《外交政策》杂志曾经组织国家安全专家小组评估未来10到15年美国发生内战的可能性,专家给出的概率从5%到95%不等,平均约为35%。这些内战评估数据近年来逐步升高,到了2019年,乔治城大学的民调显示,美国人对国家濒临内战边缘的打分平均达到了67.23(满分是100分),相当于民众认为内战的酝酿已经走完了2/3的路了。《经济学人》于2020年8月的调查显示,超过43%的美国人认为未来10年可能发生内战。
UCDP是全球最权威的武装冲突研究机构,他们对美国内乱的定义是:如果一年内有超过25名国民因为个人犯罪行为以外的武装冲突死亡,就可以视为进入内部骚乱状态;超过1000人死亡则构成内战。从这个角度衡量,美国其实早已经处在骚乱状态了。仅在2015年到2019年五年里,美国本土的反政府极端分子每年都会造成几十人死亡,2016年甚至高达71人。这些暴力事件的原因五花八门,包括白人至上、无政府主义等等。美国警方为了应对社会危机,也开始逐渐半军事化、重武器化。虽然离内战的千人死亡线尚有距离,但警民流血冲突正在累积,干柴随时都有可能被点燃。
美国社会就像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各种危机因素互相紧密耦合,没有哪个单一原因会直接引爆内战,而是无数的因素叠加互相作用,使得看似稳定的局面会突然断崖式失控,没人能事先预测到。2020年,仅仅是因为一名超市店员向警方报告了一张20美元假钞,最终演变成警察过度执法,导致嫌疑人乔治·弗洛伊德在抓捕过程中死亡。此案进一步引爆了全美大范围的“黑命贵”(BLM)抗议,该运动最终有1500万人参与,遍及全美2000多个城市,造成至少19人死亡,数十亿美元财产损失。
作者笔下的未来美国,不仅存在种族矛盾,还是一个城乡之间、州与州之间、党派阵营之间分野越来越泾渭分明的国家。美国的城市和乡村政治鸿沟几乎彻底固化,在大都市选区中,共和党议员几乎绝迹;而在深红的小乡村,民主党的存在同样微乎其微。就连传统蓝州中的农村小县城,或者是红州中的大城市,也变成了两党阵营的飞地。不同地区的美国人似乎生活在不同的国度中,双方心中各自描绘着截然不同的理想美国。红色美国崇尚政府权力让位于个人权力,以传统家庭为社会基石,靠宗教信仰的感性力量支撑普通人的生活;蓝色美国则追求思想开放、多元价值并存、各族群包容协作,追求更理性的未来。这两种愿景都很美好,但现实中却彼此水火不容,互相视对方为眼中钉、肉中刺。
在一些非裔聚集的城市贫民窟里,黑人少年感觉当地的白人警察就像是占领军一样;而德克萨斯或俄勒冈的农场主们,又觉得联邦政府的管制如同大英帝国的殖民压迫。这就导致了每次大选结束后,败选的那一方并不是老老实实地承认败选,而是感觉自己莫名其妙地被一个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征服了。现在美国大选的败者几乎都是同一个套路,要么是高喊奥巴马不是纯种美国人,要么是声称特朗普是俄罗斯安插在美国的傀儡。
美国现在遇到的问题,本质上的原因都是朝野双方之间信任崩塌,对4年一次的大选结果不满意,但又不想等到下次大选4年后再翻盘,他们现在就要夺权,现在就要否定大选结果,所以就要在两次选举中间搞事情。对大选结果不满意,除了大罢免或者砍预算,其实还有一个思路,就是搞地方软独立。共和党人在南北战争之前就热衷于“州权”大于联邦权,但是现在,连民主党人也开始鼓吹地方自治,来抵抗来自共和党白宫的联邦政策了。这种思路只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解决方案,比如我住在蓝州的城市,就按我的生活方式来;你住在红州的城市,就按你的生活方式生活。这种州和联邦的分裂,在短期内可能为政治对立降温,但是长期看,反而加剧了分裂甚至内战的概率。如果所有州都可以不鸟联邦政府了,那还要这个中央政府有什么用呢?
作者指出,美国人长久以来有一种例外主义信念,认为美利坚因为上帝的眷顾,所以能永远在任何挑战中好运长存,美国是例外的,不要把美国和其他国家相提并论。但“天佑美利坚”是非常危险的自我麻醉,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哪个国家是永恒不朽的,美利坚合众国也不例外。如果任由当前这种阴谋论、谎言与仇恨继续在美国社会发酵,美国总有一天会遇到某个巨大的危机,无法再像以前一样稀里糊涂地蒙混过关,而这个大危机很有可能就是像“黑命贵”运动一样,来自一个不起眼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前面提到的桥之战。
为什么在书中,小镇的居民要和联邦正规军硬刚呢?其实事件的根源就是出在那座桥上。只要是在美国生活过的华人都知道,美国的桥有多烂。中国和美国现在是互为镜像,中国是过度基建消费不足,美国则是过度消费基建不足,两个国家的产业政策都出了大问题。现在全美有61.6万座桥梁,其中40%使用已经超过了50年。美国在几十年前基建狂魔的时代,也和中国一样,建造了无数基础设施奇迹,但是多年间疏于维护,大量桥梁年久失修,已经有超过10%的桥梁结构强度不达标了。全国桥梁维修积压的资金缺口高达1710亿美元。
书中这座小桥正是那些危桥中的一座。某一天,联邦公路管理局的检察组来到这里,鉴定这座桥年久失修,是危及公共安全的隐患。按照美国法律,修桥之前必须先通过环境保护署(EPA)的环境评估,但EPA因为经费紧张和大量积压的审批,无法立刻给出开工的许可。于是在评估通过和资金到位之前,这座桥两头就被竖起了混凝土路障,并且拉上了铁丝网禁止通行。这一举措在联邦看来是很正常的安全考虑,但是对于当地居民来说,生活瞬间就被扰乱了,他们必须绕远路才能过河,日常的通勤和商业买卖都受到了很大影响。
这个时候当地的警长老王出现了。老王每天早上都去镇上的小餐馆喝咖啡,每次都能听到愤怒的选民围住他抱怨:“我们交那么多税养政府,不就是该把桥给我们管好吗?怎么现在连路都不能过了呀?”在这个保守的乡村地区,大多数居民并不关心联邦政策后面的政治纠葛,他们只知道自己天天走的桥说封就被封了,心里都憋着一股怨气。
这位治安官是本地选举产生的执法官员,一向自认为自己是人民公仆。面对选民的抱怨,他开始感到联邦官僚毫无理由地干涉了当地人的正常生活,而自己有责任为乡亲们讨一个公道。治安官老王的政治倾向深受右翼阴谋论影响,他是“宪法警长协会”(CSPOA)的活跃成员,这是一个主张警长可以不执行违宪的联邦法律的右翼论坛。在愤怒和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感的双重驱动下,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行拆除路障,重新开放大桥。
某天清晨,他亲自坐上一台挖掘机,带上几名副手,将联邦设置的路障一一拖离桥头,让车辆重新通行。这一戏剧性的一幕被当地的一家电视台拍到了,并且迅速成为了新闻。电视画面里,这位没有任何重型机械执照的治安官满脸轻松地操作着机器,笨拙地将障碍物移开。当被问及为何要擅自违反联邦法规时,老王微微一笑,说出了里根总统的一句名言:“我记得罗纳德·里根说过,英语中最可怕的一句话就是‘我是政府派来的,我是帮你的’。”他这句话就是阴阳怪气地讽刺联邦官员的帮助在当地根本不受欢迎。
当记者追问他是否与联邦公路署或者环保署沟通过时,他傲慢地回答:“我认为没有这个必要。”“我相信中间干预原则。”他提到的中间干预原则(interposition)源自美国南北战争前的“州权”理论,主张地方政府有权阻止联邦政府执行有违宪法或有害当地的法律。这句话说明治安官老王自认为自己代表了人民,可以凌驾于联邦法规之上。当有人质疑桥梁安全隐患时,他耸耸肩表示:“这是个自由的国度,要不要过桥完全由个人选择。”他甚至搬出了祖父的教诲,祖父曾经说过:“人生本来就有风险。”言下之意,政府无权以安全为由剥夺大家过桥的自由。
老王的抗命行为在当地民众中引发了巨大的反响,他成功塑造了自己挺身而出对抗联邦暴政的英雄形象。一时间,原本默默无闻的小桥变成了美国的一个政治象征,吸引了各路反政府人士、民兵武装和极右翼团体纷纷前来支援。每当夜幕降临,反政府的爱国者们就围聚在桥边,点起篝火开狂欢派对,空气中弥漫着焚烧稻草人的焦臭,稻草人象征着华盛顿的政客。他们挥舞着旗帜,高喊口号:“这座桥不能关”“总统下台!”“美国是美国人的美国”,自动步枪对天鸣枪的声音不时划过夜空,几乎让人错把这里当成了巴勒斯坦。
“桥之战”场景中,聚集在小桥边的不只是一群愤怒的路人甲,而是现实生活中来自全美各地形形色色的民兵组织和极右翼武装。本书作者将他们称为“反政府爱国者”,这些群体憎恨联邦政府,自己认为自己才是真正的爱国者。他们的成员包括各州的民兵、民间安保部队、白人至上主义者、新纳粹、新联邦主义者、誓言守护者、骄傲男孩、布加洛运动(boogaloo)支持者等等。在意识形态上,有些人醉心于阴谋论,有些人痴迷于种族仇恨,有些人纯粹反对一切的政府权威,但有一个共同点将他们彼此连接了起来,那就是他们都憎恨美国联邦政府,反对现行秩序。
这些民兵和极端团体并非一夜之间冒出来的,在过去几十年里,美国一直存在一股反联邦政府的亚文化思潮,其中一个重要载体便是根深蒂固的枪支文化。作者指出,美国的枪支文化中天生带有抵抗中央集权的基因,拥枪被许多人视为对抗政府暴政的最终保障。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赋予公民持枪自由,在不少右派人士看来,其本意正是为了让人民可以在必要时拿起武器对抗政府。因此美国现在拥有全球最庞大的平民武装群体,目前美国民间持有的枪支数量已经超过了美国的人口总数。许多枪战爱好者公然炫耀他们持有的反坦克火箭筒、迫击炮等违法重武器,并且以此为傲。成千上万的人涌入塔尔萨枪展这种大型展会选购枪械,整个展会占地11英亩,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
美国枪文化所孕育的民间武装亚文化支持者,自认为自己继承了独立战争中民兵的传统,如果联邦政府侵犯人民自由,他们将挺身而出,带上自己的霰弹枪和政府打游击。这些极右翼势力长期潜伏在美国社会的暗处,像幽灵一样等待着机会。这些极右翼分子中,最典型的就是反政府激进分子麦克维。1995年,麦克维将一辆装有炸药的卡车停在联邦大楼前,引爆后造成168人死亡,680人受伤,这是911之前美国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恐怖袭击。
进入新世纪,社交媒体和网络阴谋论的扩散使极右翼思想更容易传播和组织。从黑客帝国风格的匿名网络论坛,到脸书上的民兵群组,再到地方的生存主义者聚会,反政府爱国者们编织出了一张美国跨地域的地下暗网。他们中不少人甚至具有军事或执法背景,这给他们的组织行动提供了经验和训练上的优势。例如臭名昭著的誓言守护者组织,专门吸纳退伍军人和前警察,号称要在政府违宪时抵制命令,保卫人民权利。该组织的很多骨干成员参与了2021年1月6日冲击国会的大规模骚乱,多名头目后来被控煽动叛乱罪,这证明了作者书中所描述的场景并非空穴来风。
实际上近年来,很多美国专家都非常担心极右翼思想渗透军队的问题。根据《军事时报》2019年的一项调查,高达36%的现役美国士兵表示,曾经亲眼目睹自己所在的部队中出现了白人至上主义或者极端种族主义的迹象,这一比例比2018年的22%大幅上升。美国军队并非铁板一块,其中相当部分的成员对极右翼意识形态并不陌生,甚至有所共鸣。如果美国军队内部也存在同情叛军的思想,一旦国内爆发冲突时,军队轻则泄密,重则哗变,甚至军队自身都有可能会变成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时的新军。
6月9日,美国陆军北方司令部已经发布声明,约700名海军陆战队士兵已经完成动员,他们将与负责在洛杉矶清场的加州国民兵无缝对接。这句话说得很艺术,翻译一下就是:我们这700人是忠于特朗普大统领的红军督战队,如果你们加州国民兵的当地子弟兵下不去手,我们外省人随时可以接手。
“桥之战”折射了美国一个联邦体制内隐藏已久的危机:地方执法与联邦权威如果发生直接对抗怎么办?在美国,郡县的治安官由地方民选产生,对当地选民负责,而联邦政府有自己的执法机构和法令体系,二者平时各司其职,但一旦地方官员以民意之名拒绝执行联邦法律,整个法律体系就会陷入瘫痪之中。
现实中确实有不少美国治安官相信,他们不受联邦政府支配,只服从自己对宪法的理解。所谓“宪法警长协会”(CSPOA)正是鼓吹这种理念的
所谓“宪法警察协会”(CSPOA)正是鼓吹这种理念的全美性组织。这个组织鼓动地方警长抵制他们认为违宪的联邦法律,例如枪支管控、疫苗强制令等等。这种思潮带有浓厚的右翼民粹色彩,认为最高权威在民,而非华盛顿的官僚机构。
在书中的治安官占领大桥事件发生后,联邦政府曾希望所在州的州长能够主动要求联邦支援。根据美国法律,如果一州发生叛乱,只有该州的立法机关或州长请求协助,总统才能调动民兵或者联邦军队平乱。这是州权和联邦权制衡的一环,避免联邦政府随意出兵干涉地方事务。
然而这个州是共和党的红州,如果在一个红州,州长替联邦出头,那就等于是自毁政治前程。于是州政府选择袖手旁观,要求民兵不得配合联邦的军事行动。面对地方当局的抵制,书中的民主党总统只好援引法律中的“单方面出兵权”,也就是这次特朗普绕过加州州长直接出兵洛杉矶的那条法律。
根据《合众国法典》第10篇第333节,总统可以在特定条件下不经州政府同意,直接把州民兵联邦化,或者直接调用联邦军队平叛。下面给大家拆解一下这两种方式:
第一种也是最常见的方式,是联邦政府把州的民兵控制权拿走,联邦来控制州民兵去平叛,这就叫做州民兵联邦化。特朗普在2020年曾经试图联邦化民兵来镇压“黑命贵”运动(BLM),但是遭到了各州州长甚至自己任命的国防部长的强烈反对。这就是为什么特朗普第二任期要换上一个缺乏指挥背景但忠于自己的低级军官担任国防部长。上周洛杉矶示威中,特朗普也成功用了这招,把加州的民兵联邦化了60天,现在加州州长和特朗普双方正在打官司扯皮中。
另一种方式就是,如果白宫发现州政府进行各种软硬抵抗,比如断水断电封路,或者联邦在调动民兵时遭到了部队不配合,那联邦就可以直接出动联邦正规军镇压,这就是最后的大杀器,几乎就等同于内战了。1957年,艾森豪威尔出动101空降师镇压阿肯色州就是一个历史先例,但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背景,就是当时的美最高法院已经裁定小石城事件中种族歧视的州长违宪了,总统是在最高法院的支持下派兵,和这次特朗普出兵洛杉矶有所不同。
美国宪法结构中一直存在着一个大漏洞,当地方与联邦政府互相拆台时,法律赋予联邦的平叛权利与地方自治权发生了直接冲突,怎么办?现实中如果美军要征服一个小县城,不是军队的火力够不够用的问题,是军队需要一支律师团队保驾护航,每一个行动都需要顾及法律后果,每一发子弹都有可能招致政治风暴。作者称之为内战的泥沼起源。
如果州和联邦之间的矛盾已经彻底失控,走向内战,那美国会变成什么样的战场呢?按照书中的观点,美国下一次内战的重要特征就是不会像南北战争那样变成北方铁板一块对抗南方铁板一块,大家约好了在一个大平原上捉队厮杀,打第三次世界大战。当时的内战势力分布和南方棉花种植的地理条件密切相关,但是现在美国的内战背景是红蓝州之间地理上犬牙交错,所以下次美国内战将会变成交战双方各自在自己的州内部打碎片化的反恐战争,联邦政府丧失对大部分地区的有效管辖。
彼得·韦纳在《大西洋月刊》中指出,未来美国可能陷入到一场低烈度但持久的内战,这场战争中没有明确的前线,却有持续不断的恐怖袭击、暗杀和武装对峙,各州在重要政策上阳奉阴违,联邦政府威信扫地。他将这种前景描述为“交战的红蓝飞地”。
在这种国内碎片化反恐战争中,美军在文化理解方面的欠缺是其面临内乱时的致命短板。美军军官接受的训练让他们成为了很好的技术官僚,习惯于严格执行命令,但是不擅长处理社会、政治的复杂局面。过去几十年里,每次美军总结海外反恐失败,都会提及对当地文化、政治的理解不足,导致美军赢了战术输了战略。
当美军军方按照标准作战条例行事,在各州内部平叛时,很容易忽视了普通美国人对自家军队出现在街头的心理震撼。对一些偏红保守派居民来说,看到联邦士兵举枪搜查邻居,就如同验证了他们一直以来的阴谋论——政府果然要变成暴政了。同样,对一些偏蓝的少数族裔社区而言,联邦军队的高压手段会唤起他们长期以来被警察压制的屈辱记忆,他们未必同情反叛的民兵,但是同样也会反感政府的强硬。
南北战争后北方赢得了内战,但是在治理战后的南方问题上陷入了巨大的困难。当年联邦政府派兵驻扎在南方各州,试图重建社会秩序,并保证解放黑奴的权益,结果在当地遭受了顽强抵抗。南方白人中涌现出了三K党、红衫军、白联盟等地下组织,对北方占领当局和支持改革的人发动恐怖袭击。这些本土的游击战和恐怖活动令北方政府疲于应对,战争胜利仅仅过去十年左右,1877年联邦就因为不堪重负自行撤军,把地方治理权再次交给了南方各州,北方联邦政府最终放弃了改造南方的努力,相当于默认了南方种族主义势力重新掌控地方。从那以后,南方白人对北方的怨恨就一直保留在集体记忆之中,直到今天,美国南部还有人对内战的结局愤愤不平,视北方为压迫者。
根据作者的预测,一旦联邦政府不得不在舆论和政治压力下结束军事管制,将权力还给地方,这个时候真正的内战才刚刚开始。地方明面上对联邦顺从,暗中却支持反对派,一场新的持久战、游击战随之展开。当年北方军队撤离后,3K党反而迎来了自己的巅峰,未来一旦美国联邦部队撤离后,残余的激进分子很有可能伺机反扑,暗杀和联邦合作的当地官员,袭击留守的联邦人员等等。
现在美国的现状是不论你走到哪里,跟谁谈话,都会发现持不同政见的两方都觉得自己被占领了。黑人社区觉得被警察占领了,乡村保守党派觉得被联邦占领了,民主党人在红州觉得自己被红脖子围困了,共和党人在蓝州又觉得被多元文化淹没了。每个群体都抱着受害者心态,仿佛美国政府不再是大家共同的政府,而是阴谋家的工具。这样的社会心理就是碎片化内战爆发的温床。
美国最终可能会迎来什么样的最终结局呢?作者认为,要么最终是变成军政府体制或无政府体制,要么就是红蓝双方和平的分道扬镳,各走各路。他认为无论如何,美国作为一个整体正在走向终结,分歧已经不可调和,两党水火不容,政府角色瘫痪,国家统一象征丧失了号召力。无论是经济还是环境因素,都在加剧这种族群撕裂,美国的宪政体系近几年几乎失灵。
在这种情况下,联邦解体,各州和平分手成为独立实体,也许反而倒是最理想的结局之一。2024年,加州一个蓝州的GDP都已经超过日本整个国家了,是全球第四大经济体,你们北方司令部都准备上督战队了,那我加州为什么还要跟你联邦玩呢?红色的德州可能也对此表示赞同,我大德州的GDP比加拿大还高,也是全球第九大经济体对不对?
二战后全球国家数量已经从70个剧增到了200多个,现在还有60个分离运动在全世界各地进行,国家分裂几乎成了历史常态,没有哪个国家能永远维持原样。美国的开国先贤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们有勇气创建一个全新的政治制度,以开创性的思维和魄力彻底改革那些已经失灵的陈旧制度框架,这样才能让国家重获生机。
政治制度必须要与时俱进,四年选一次总统已经是几百年前蒸汽机时代的政治遗产了,但是现在人类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族群之间越来越分裂是不争的事实。所以以后大选干脆不要四年一届了,就把大选变成一年一次,实在不行就半年选一次总统,选完后三个月再补一次九合一地方选举,每隔三个月就打一次政治网络游戏副本团战,平时礼拜一到礼拜五还可以玩检调司法战。人类这种动物啊,只要你让他们忙起来,找点事干,世界就能和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