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飞机数万次炸运输线,志愿军用啥土办法,如何开车竟毫发未伤

发布时间:2025-05-18 17:54  浏览量:5

1951年的朝鲜半岛上空,美军的轰炸机群昼夜盘旋,试图用绞杀战来掐断志愿军的生命线。

谁也没想到,面对美军飞机的疯狂轰炸,志愿军汽车兵却用一系列土办法,巧妙地避开了敌机的攻击,保障了前线的物资供应。

没有先进雷达,没有制空权,甚至没有太多防空武器,他们靠什么躲过数万架次的疯狂轰炸?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迅速投入战斗,打乱了美军的作战计划。

为了保障前线部队的物资供应,志愿军成立一支庞大的汽车运输队伍,这支队伍面对的是拥有绝对制空权的美军空军。

如何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下,安全快速完成运输任务,成了摆在志愿军面前的一道难题。

毕竟朝鲜的地形复杂,而且交通不便,加上美军又掌握了制空权,志愿军的运输线时刻面临着被切断的危险。

志愿军的运输线主要由铁路、公路和人力畜力运输组成,其中汽车运输是连接铁路和人力畜力运输的重要纽带。

因为汽车的机动性强,加上载运量很大,能够快速地将物资从铁路卸载站运送到前线。

然而,美军的轰炸机也将志愿军的运输线视为攻击目标,频繁地对运输车辆进行轰炸。

在入朝初期,志愿军的汽车部队几乎是在睁眼瞎中摸索前行,而美军飞机肆无忌惮地低空扫射,白天行车无异于自杀。

在所谓绞杀战期间,美军的轰炸机几乎每天都来,他们使用各种类型的炸弹,如子母弹和蝴蝶弹等等,试图摧毁志愿军的运输车辆。

仅仅是在志愿军后勤第二分部,所辖的六百公里公路运输线上,一年间敌机仅夜袭就达一千四百余次,投弹三万六千余枚。

志愿军的运输车辆在美军的轰炸下损失惨重,公路运输一度陷入瘫痪,这如何是好呢?

面对美军的疯狂轰炸,志愿军汽车兵并没有退缩,他们凭借着智慧和勇气,想出了许多土办法来应对美军的轰炸,那具体怎么做呢?

那时在夜间,美军的轰炸机由于视线不佳,难以发现地面目标,而志愿军汽车兵则可以利用夜色的掩护,快速地将物资运送到前线。

想来这是好办法,汽车兵因此转入夜间行动,而且是关闭车灯形式,但代价是惨重的。

朝鲜山道崎岖,晚上浓雾弥漫,仅靠微弱的月光辨路,翻车和相撞事故频发,曾经有运输队曾在一夜之间连翻七辆卡车,十几名军官当场牺牲,鲜血染红了雪地。

因此汽车兵在夜间行车时,必须时刻保持警惕,防止车辆相撞或翻车,可这会导致运输速度变慢,降低运输效率,那有何办法解决呢?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汽车兵发明了一种引导法,他们在副驾驶的前方,安排了一名士兵,让其披着一块白布,在前面探路。

正驾驶则根据副驾驶的行走轨迹,缓慢地驾驶车辆,虽然这种方法速度较慢,但却可以有效地避免车辆相撞,同时不会自身暴露目标。

不过终究是效率太慢,因此除了引导法,汽车兵经过讨论,还发明一种独特的夜间行车方法。

他们关闭大灯,但是在车头下方盖子挖一个小洞,放置一盏防风的小油灯,这样车辆就有了标识自身位置的光源。

在夜间行车时,如果看到对面有车辆驶来,司机就会摁两下喇叭,对方也会回应两下喇叭。然后两车便放慢车速,安全地交错开来。

这种方法不仅保证夜间行车安全,而且由于油灯火光不形成光柱,敌机在空中无法发现,从而避免了敌机的袭击。

随着战争的进行,汽车兵经验越来越丰富,逐渐掌握了美军轰炸机的活动规律,他们发现了什么事呢?

原来美军轰炸机在夜间活动时,通常会使用照明弹来照亮目标,汽车兵则根据照明弹的投放位置和敌机的飞行方向,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如果照明弹投在汽车前方,且敌机在上空盘旋,汽车兵会立即转换方向,进行快速隐蔽。

如果投在汽车上方,但敌机尚未扫射,汽车兵则会加大油门快速通过;如果在后方则借着照明弹的亮光迅速前进。

通过这些灵活的应对措施,大大减少了车辆的损失,但仍然不够,必须继续想办法才行。

为了更好地应对美军的轰炸,志愿军建立了防空哨系统,它是建立在山顶隐蔽位置的岗哨,专门观察敌机的动向。

1951年春,一条特殊的人肉雷达在朝鲜山岭间悄然筑起,志愿军在三登至新溪的公路沿线,每隔约一公里便设下一处防空哨。

哨兵蜷缩在零下二十摄氏度的雪窝中,全神贯注观察四周,捕捉来自天际最细微的引擎震动。

一旦发现敌机飞过来,哨兵就鸣枪示警,而汽车兵听到示警后,会立即关闭车灯,转为隐蔽行车,或者停下来等待敌机过去。

防空哨系统的建立,极大地提高汽车兵的行车安全性,土办法再次减轻绞杀战的杀伤力。

面对美军日益疯狂的空袭,汽车兵还很善于利用地形和环境进行伪装,简直是以假乱真。

他们在城市里用破铁皮覆盖车辆,在森林里用树枝遮盖车顶,在平地上用泥水涂抹车身,在下雪时用白布覆盖车辆。

最绝的是假车队战术,工兵用木板搭出卡车轮廓,再覆上帆布,远处看去与真车无异,而美军轰炸机屡屡中计,将成吨炸弹倾泻在这些“稻草人”头上。

这些伪装方法简单而有效,使美军的轰炸机难以发现目标,从而减少了志愿军车辆损失。

1952年夏,东线战场的洗浦里公路上,美军侦察机发现一支庞大车队正在行进,立即召来三十架次轰炸。

可是当硝烟散尽后,志愿军工兵从掩体中钻出,笑嘻嘻地清点战果,炸毁假车八十辆,真车无一受损。

当消息传到美军指挥部,一名参谋气得摔了咖啡杯,大声表示难道中国人难道会魔法吗?

除了伪装和隐蔽,汽车兵还善于总结规律,尤其是敌机出没的时间规律。

经过长期分析发现,每天早上五点到六点半,天还没全亮的时候,是比较安全的时段,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在这个时间,敌机已经飞了一宿,飞行员都累了,新一波的敌机还没有赶来。

因此汽车兵会在这个时段快速行车,而到了早上七点,他们则必须停下来进行伪装,隐蔽起来,等待新一波敌机的到来。

同时志愿军还积极组织全军动手修路,以确保运输畅通,很快二线部队、工兵团以及当地群众纷纷加入抢修公路的热潮中。

仅用二十天时间,就把当时洪水摧毁的道路全部修通,随后又重点加强东线道路建设,开辟了多条新线路,进一步改善整个战区的道路布局。

在绞杀战期间,汽车兵凭借着这些土办法,成功地避开美军的疯狂轰炸,保障前线的物资供应,为志愿军在战场上取得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战争的进行,志愿军防空力量逐渐增强,在1952年时,志愿军高炮部队得到加强,后方公路运输线的防空力量也得到提升。

高炮部队在公路沿线设置了多个防空阵地,对美军轰炸机进行了有效的打击。

根据数据统计,仅仅半年时间,志愿军高炮部队共击落敌机三十七架,击伤一百余架,这极大地提高志愿军汽车兵的行车安全性。

据美国空军战史记载,整个所谓绞杀战期间,美国空军共出动近九万架次飞机执行任务,平均每天三百余架次。

美军为这场空中豪赌付出惨痛代价,损失了飞机近千架,却未能阻止志愿军源源不绝地运输物资到前线。

即便付出如此巨大代价,他们却未能切断中朝军队的交通运输线,最终这场持续十个月的战略行动以失败告终。

此时志愿军已建成四条贯通三八线的运输大动脉,汽车月运输量突破八万吨。

当被俘的美军飞行员来到志愿军阵地,看到山坳里的汽车隐蔽所时目瞪口呆:

数百辆卡车藏在掏空的山体内,伪装的松树枝还在滴水,而这些利用朝鲜多山地形建造的地下车库,正是运输线打不烂的核心秘密。

根据数据统计,志愿军汽车部队在三年战争中共行驶三点二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八千圈,将近五百万吨物资送上前线。

汽车兵在绞杀战中的表现,充分展示志愿军的智慧和勇气,他们用行动证明一个道理:

即使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就一定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

他们没有直接参与战斗,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障了前线的物资供应,为志愿军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他们的故事将永远流传,将永远被铭记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中国人心中不朽的丰碑。

听到这儿,你有何感想呢,欢迎关注留言评论。

参考资料:

【1】中国国防报.《志愿军一场漂亮的反“绞杀战”》.2020-07-16

【2】澎湃新闻.《忆军旅|志愿军汽车兵黄维湘:在敌机狂轰滥炸下始终安全行车毫发无损》.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