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暴走”啃庄稼 南充如何应对?

发布时间:2025-07-17 00:55  浏览量:1

近日,有网友在三国源论坛发帖称,南充多地出现野生动物频繁出没毁坏庄稼的现象。7月15日,记者深入蓬安县利溪镇,阆中市妙高镇等地了解到,野生动物的活动给当地农业生产和村民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如何在守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保障村民利益,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相关部门已积极行动,采取多种措施应对,力求找到二者的平衡点。

1.野猪野鸡肆虐农田庄稼受损严重

在蓬安县利溪镇万寿村,村民们满心的丰收期待化为泡影。记者在现场看到,本应该是郁郁葱葱、挂满果实的玉米地,如今一片狼藉。玉米秆东倒西歪,不少玉米棒被啃得残缺不全,散落在地上。泥土被翻得乱七八糟,一个个碗口大的疑似野猪脚印在湿润的土地上格外醒目。一旁的花生地同样是一片惨状。田地里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坑,那是类似野鸡刨食留下的痕迹。原本饱满的花生,有的被啄食得只剩下空壳,有的刚长出嫩芽就被连根刨起。

“我们也不晓得是啥野生动物,早上一起来看,庄稼就遭吃了。但从痕迹看,野猪和野鸡的嫌疑最大。”现场村民你一言我一语地诉说着自家农田的遭遇。“对付这些野生动物我们不敢下药,也不敢下夹子,更怕它们逼急了攻击人。”村民的脸上满是无奈和焦虑。

记者了解到,利溪镇位于蓬安县中部,地势东、西、南三面环山,自然环境良好,为野猪等野生动物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空间。然而,由于利溪镇缺乏专业设备和具备专业资质的人员,目前暂不具备合法处置野猪的能力。下一步,该镇将对接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争取获得专业力量,依法依规处置此事。利溪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群众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可对野猪进行驱赶,遇到危险情况及时报警。

蓬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此次野生动物毁坏庄稼事件,该局已第一时间指派专家对村民进行宣传教育,普及防范野猪侵扰和应急自救措施等相关知识,提升群众遇到野猪侵害时的应急自救能力。目前,该局结合正在开展的县域野生动物本底调查同步开展野生动物种群调查。与此同时,该局计划开展野猪活动监测预警,在重点区域通过红外相机、无人机等智能手段开展常态化监测,并适时开展种群调控工作,采取合理合法的方式,因地制宜地科学安全调控野猪种群数量。此外,还将完善野生动物致害保险赔付机制,研究制定野猪致害应急预案,探索构建全流程闭环野猪致害应急处置机制,防范化解野猪引起的公共安全事件。

2.多部门联动探寻生态民生双赢解法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阆中市妙高镇也出现了野猪频繁出没的情况。妙高镇地处阆中市东南部,距离城区20公里,境内有构溪河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区和金城山林场,优越的自然环境使得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近期,野猪因食物短缺而频繁下山觅食,导致农田毁坏,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得知情况后,妙高镇镇党委、政府第一时间成立了野生动物与农业生产协调管理小组,并组织治安巡逻员,以及具备一定野生动物知识的志愿者每日不定时在野猪出没频繁的区域巡查,通过敲锣打鼓、使用强光手电筒照射等方式,制造声响和光亮惊扰野猪,使其不敢靠近农田,并引导其返回山林栖息地。该小组还针对野猪出没的情况,积极与相关部门保持密切沟通与协作,采取相应措施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并制定应急疏散预案,同时清理了可能为野猪提供藏身之处的杂草堆、废弃建筑物等,减少野猪与村民近距离接触的可能性。

在记者采访中得知,野猪目前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根据2023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整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野猪已被正式移出“三有”保护动物名录。

对于农民庄稼被破坏后的自救方法,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建议,农民可以在野猪等野生动物活动频繁的区域设置一些简单的防护设施,如扎稻草人、拉彩带等,利用声响和视觉刺激来驱赶野生动物。同时,也可以尝试调整种植结构,选择一些野猪、野鸡不太喜欢吃的农作物进行种植。

此外,根据《四川省陆生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办法》等相关规定,对于野猪导致的农作物损失,暂不能纳入致害补偿范围。对此,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建议村民可以通过购买农业保险来降低损失风险。在遇到野生动物破坏庄稼时,村民应及时向当地政府或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报告,以便相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

南充多地野猪、野鸡等野生动物破坏庄稼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考验着相关部门在生态保护与民生保障之间的平衡能力。随着相关部门积极探索防控策略,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协作,以及农民自身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的提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郑钦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