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中毒事件直接责任官员大多“存在其他违纪违法问题”

发布时间:2025-07-21 05:31  浏览量:1

7月20日晚间,甘肃省委省政府调查组发布“关于天水市麦积区褐石培心幼儿园幼儿血铅异常问题调查处置情况的通报”。

其中有关追责问责情况引人深思:

调查中发现,天水市麦积区教育局对褐石培心幼儿园未取得办学许可证即公开招生的行为视而不见,近两年对民办幼儿园食品安全未安排部署、未开展培训、未检查排查,主抓学前教育的干部涉嫌接受李某芳利益输送,分管行政审批的副局长2023年12月违规接受李某芳宴请

麦积区市场监管局对该园每季度的食品安全检查流于形式,未及时发现非法添加颜料问题;褐石培心幼儿园所在地社棠镇市场监管所监管人员违规接受李某芳宴请并收受购物卡,放弃职守。调查发现,麦积区教育局局长何旭、区市场监管局局长张海斌还涉嫌收受他人贿赂

调查发现,甘肃省疾控中心在接受该重大紧急任务后,没有引起重视,组织管理不力,主要负责人简单随意安排血铅检测工作,检测人员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导致检测结果严重失真。后又通过多种方式逃避责任、阻碍调查。调查发现,该中心党委书记王文军、主任孙建云、理化实验室主任李拥军还涉嫌存在其他违纪违法问题

调查发现,天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内部管理混乱,检验科违规修改血铅检验数据,医院对此失管失察,相关人员严重失职渎职。调查发现,该医院有关负责人还涉嫌存在其他违纪违法问题。纪检监察机关已对该医院院长唐志锋、副院长周朝晖等5人立案审查调查。

社会上曾经有一种极端的说法:当官的大都禁不起查,一查可能大多有问。从甘肃天水铅中毒事件来看,这些违法违纪的官员,如果不是摊上了这样“天大的事”,其违法违纪行为可能一时难以暴露。

这样一种极端说法虽然有失偏颇,却在天水血铅事件中折射出令人心惊的现实:当权力监督的堤坝出现多处管涌,违法违纪行为便会在 “常规状态” 下潜滋暗长。

事件中,从幼儿园无证办学的 “视而不见”,到市场监管的 “流于形式”,从疾控中心的 “检测失真”,到医院的 “数据篡改”,每个环节的失守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社棠镇市场监管人员的购物卡、分管副局长的违规宴请、医院负责人的违纪违法,这些细节勾勒出一张由利益编织的关系网。在这张网里,日常监督成了 “稻草人”,季度检查沦为 “走过场”,本该守护幼儿健康的防线,变成了权力寻租的通道。

问题暴露后,甘肃省疾控中心 “逃避责任、阻碍调查” 的操作,暴露出某些机构已形成对抗监督的 “默契”。这种 “出事捂盖子、调查绕圈子” 的惯性,使得日常监督的触角难以触及核心。正如事件所揭示的,若不是幼儿血铅异常引发群体性恐慌,这些隐藏在审批流程、检测报告、监管记录里的猫腻,或许还会在 “合规” 的外衣下继续存在。

这恰恰说明,“禁不起查” 的不是权力本身,而是缺乏刚性约束的权力运行机制。当季度检查能被一顿宴请消解,当检测数据可被随意修改,当问责制度只在 “天大的事” 发生后才启动,日常监督的 “探头” 就会变成 “盲区”。天水事件的教训在于:监督不能寄望于 “偶然曝光”,而要建立 “时时在线” 的预警机制 —— 让每一次审批留痕可溯,每一次检查有据可查,每一次检测全程透明,让微小的权力滥用都能被及时捕捉。

说到底,破除 “非大事不暴露” 的怪圈,既需要利剑高悬的问责震慑,更需要织密日常监督的网络。唯有让权力运行的每个环节都晒在阳光下,让每一次违规都付出代价,才能让 “当官要干净、用权受监督” 成为常态,才能让极端说法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