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翻身36计 第26计:指桑骂槐(水稻市场翻身计)
发布时间:2025-07-21 05:37 浏览量:1
穷人翻身36计 第26计:指桑骂槐(水稻市场翻身计)
陈阳第一次扛着蛇皮袋走进县城粮站时,裤脚还沾着田埂上的烂泥。十六岁的少年缩着肩膀,看着粮站主任刘胖子把他的稻谷往地上一摔,黄澄澄的米粒里滚出几粒砂:“这种货色也敢拿来?混砂充数想骗谁?”
周围粮贩的哄笑声像针一样扎进他耳朵。陈阳攥紧口袋里皱巴巴的零钱——那是母亲从药费里抠出来的种子钱,他凌晨三点就推着独轮车走了二十里路,没想到换来这样的结局。
那年夏天,陈阳在粮站墙角蹲了七天。他发现刘胖子总对散户挑三拣四,却对镇上张老板的粮车笑脸相迎,哪怕张老板的谷子里偶尔混着草籽。“人家有关系,你有啥?”旁边收废品的老汉嘬着旱烟,“穷小子就该守着几分薄田,别做发财梦。”
陈阳没说话,悄悄把张老板粮车卸粮的场景拍进手机——那是他用三个月帮人扛麻袋换来的二手货。第八天,他没去粮站,反而扛着半袋稻谷直奔镇政府门口的公示栏,蹲在“粮食质量监督举报点”的牌子旁,见人就掀开麻袋:“您看我这谷,比某些人掺草籽的强吧?可粮站不收,说我这不够格。”
起初没人在意,直到他拦住下乡检查的农业局干部:“您看这张照片,张老板的粮车卸在角落,刘主任连筛子都没动。我家稻子颗颗饱满,为啥就成了‘不合格’?”他没提刘胖子的名字,也没说张老板的不是,只把两张照片摆在地上,任由围观的农户指指点点。
当天下午,刘胖子突然让伙计把陈阳的稻谷拉进粮站,过磅时甚至多给了两斤的分量。陈阳数着手里的钱,指尖发颤——这是他第一次靠自己让家里的稻谷卖出公道价。
但他知道这不够。母亲的药费单像座大山,仅凭散户卖粮永远翻不了身。他开始骑着二手摩托跑遍周边村镇,发现散户们都被粮站压价,却敢怒不敢言。有人试过找刘胖子理论,最后连门都进不去。
秋收前,陈阳做了件让所有人咋舌的事。他把自己家稻田里筛选出的优质稻种装成小袋,挨家挨户给农户送:“这是我试种的新品种,亩产比普通稻高两百斤。收粮时你们跟我走,我保你们每斤多卖三分钱。”
散户们半信半疑,只有五户人家愿意试种。等到收割时,陈阳带着这五户的粮食直接开进县城最大的米厂,当着厂长的面,把他们的稻谷和张老板送的样品并排铺开:“您看这颗粒,这饱满度,不比某些‘关系粮’强?”他依旧没提张老板的名字,却让跟着来的农户们看清了差距——张老板的稻谷水分超标,碎米也多。
米厂厂长眼睛一亮,当场拍板:“以后你们的粮,我全要了,价随市价再涨两分。”
消息像长了翅膀飞回镇上。刘胖子的粮站突然冷清下来,散户们扛着粮食往陈阳的临时收粮点跑。张老板派人来威胁,陈阳不接茬,只在收粮时用大喇叭喊:“各位叔伯注意了,掺砂掺水的粮别往这送,我们只收干净粮、良心粮!”
他故意把喇叭对着粮站的方向,每天都喊。刘胖子的脸一天比一天黑,却始终没敢来找麻烦——谁都知道,这喊话听着是对散户说的,实则句句戳在某些人的心窝上。
半年后,陈阳注册了自己的粮食合作社。他没租办公室,就在粮站对面租了间门面,门口挂着“优质稻谷示范户”的牌匾,玻璃柜里摆着不同品级的稻谷样品,标签上明码标价,比粮站的收购价清晰得多。
十八岁生日那天,陈阳接到银行通知,账户余额突破了七位数。他骑着新换的皮卡去医院给母亲交住院费时,在走廊撞见了刘胖子——据说粮站因为连续被举报,换了新主任,他正忙着托关系调走。
擦肩而过时,刘胖子狠狠瞪了他一眼。陈阳没回头,只是握紧母亲的手:“妈,以后咱不担心钱了。”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母子俩身上,陈阳想起那年蹲在政府门口的自己。他从没指名道姓地骂过谁,却用最直接的方式让所有人看清了真相。就像稻田里的稻草人,不必真动手,也能吓跑偷食的鸟雀——这大概就是指桑骂槐的道理:不用拳头,也能打出一片天。
- 上一篇:铅中毒事件直接责任官员大多“存在其他违纪违法问题”
- 下一篇:参加“学而思”听课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