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嘴豆种植时间和方法:掌握这些要点,亩产提高 20%

发布时间:2025-07-21 23:41  浏览量:1

鹰嘴豆是一种高蛋白、高营养的豆类作物,耐旱耐贫瘠,适合在我国西北、华北等地区种植。近年来,随着健康饮食理念的普及,鹰嘴豆的市场需求逐年上升,亩收益可达 3000-5000 元,成为不少农林投资者和农民的新选择。今天就详细讲讲鹰嘴豆的种植时间和方法,从选地到采收,每个环节都讲透,让你种出高品质鹰嘴豆。

一、鹰嘴豆的种植时间:看地区、看温度

鹰嘴豆喜凉爽气候,怕高温高湿,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 15-25℃,不同地区的种植时间差异较大。

1. 北方地区(新疆、甘肃、宁夏)

春播: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此时地温稳定在 10℃以上,避免晚霜危害(鹰嘴豆幼苗遇 - 1℃低温会受冻)。

好处:春季降水少、光照足,符合鹰嘴豆耐旱喜光的特性,结荚饱满,产量高。

实例:新疆木垒县是 “中国鹰嘴豆之乡”,当地农民在 4 月初播种,9 月中旬采收,亩产可达 250-300 公斤。

2. 华北地区(山西、陕西、河北)

春播:4 月中旬至 5 月初,避开倒春寒;

夏播:6 月上旬至中旬(冬小麦收获后复种),但要注意后期低温(10 月下旬温度低于 5℃会影响成熟)。

建议:优先选春播,夏播需选早熟品种(如 “中鹰 1 号”,生育期 80-90 天)。

3. 南方地区(云南、四川)

秋播:10 月下旬至 11 月上旬,利用冬季温和气候生长,次年 3-4 月采收。

注意:南方多雨,需起垄种植防积水,避免烂根。

总结:鹰嘴豆的种植时间核心是 “避开高温(>30℃)和严寒(<0℃)”,北方春播、南方秋播,根据品种生育期(80-150 天)倒推播种期,确保成熟时气温在 10℃以上。

二、选地整地:贫瘠地也能种,但做好这步能高产

鹰嘴豆耐贫瘠,但选对地块和整地方式,能让亩产提高 15%-20%。

1. 选地:3 类地块最适宜

沙壤土或壤土:透气性好,根系发达,结荚多;

坡地或梯田:排水性好,避免积水(鹰嘴豆怕涝,积水 2 天就会烂根);

前茬作物为小麦、玉米:避免连作(连作会导致根瘤菌减少,减产 10%-15%)。

忌选地块:低洼易涝地、盐碱地(土壤 pH 值>8.5 会影响发芽)。

2. 整地:2 步提升土壤肥力

深耕晒垡:播种前 15 天深耕 25-30 厘米,打破犁底层,让土壤晒透,减少病虫害;

施足基肥:每亩施腐熟农家肥 2000-3000 公斤 + 磷酸二铵 15 公斤 + 硫酸钾 5 公斤,均匀撒施后耙平,使土肥混合均匀。

懒人技巧:贫瘠地块可只施磷酸二铵(每亩 20 公斤),利用鹰嘴豆根瘤菌固氮特性,后期基本不缺氮。

三、播种:4 个细节决定出苗率

1. 选种:2 类品种适合不同地区

早熟品种:生育期 80-100 天,如 “中鹰 1 号”“新鹰 1 号”,适合华北夏播、南方秋播;

中晚熟品种:生育期 120-150 天,如 “木垒鹰嘴豆”,适合新疆、甘肃春播。

选种标准:颗粒饱满、无虫蛀,千粒重 200-300 克(重量越大,发芽势越强)。

2. 种子处理:简单 2 步,出苗率提高到 90%

晒种:播种前晒种 2-3 天,每天晒 4-5 小时,打破种子休眠;

拌种:用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 0.3%)拌种,预防根腐病。

3. 播种方式:条播、穴播都可行

条播:行距 40-50 厘米,株距 10-15 厘米,开 3-4 厘米深的沟,种子均匀撒入后覆土压实;

穴播:每穴播 2-3 粒种子,穴距 20-25 厘米,行距 40 厘米,播后浇水(沙土地可浇水后播种,防种子被冲走)。

播种量:每亩 3-5 公斤(早熟品种密些,晚熟品种稀些)。

4. 播种深度:3 厘米最适宜

过深(>5 厘米):出苗慢,幼苗瘦弱;

过浅(<2 厘米):易被鸟啄食或干旱影响发芽。

技巧:沙土地稍深(4 厘米),黏土地稍浅(2-3 厘米)。

四、田间管理:3 个关键期决定产量

1. 苗期管理(出苗至分枝期):促根壮苗

间苗定苗:出苗后 15-20 天,按株距留 1 株健壮苗,拔除弱苗、病苗(亩保苗 1-1.5 万株);

中耕除草:苗高 10 厘米时第一次中耕(浅锄 5 厘米),破除板结;分枝前第二次中耕(深锄 8-10 厘米),促进根系下扎。

浇水:苗期耐旱,土壤不旱不浇(叶片中午萎蔫、傍晚恢复时再浇水)。

2. 花荚期管理(开花至结荚):保花保荚是关键

浇水:此期需水量大,见干就浇(土壤含水量保持 60%-70%),但忌大水漫灌(会导致落花落荚);

追肥:开花前每亩追施尿素 5-8 公斤(弱苗多施,壮苗少施),叶面喷施 0.2% 磷酸二氢钾溶液(10 天 1 次,连喷 2 次),提高结荚率。

防落花:花期遇高温(>30℃)或干旱,及时浇水降温,可减少落花 30%。

3. 成熟期管理(鼓粒至成熟):防早衰、防鸟害

控水:鼓粒后期停止浇水,促进籽粒饱满和成熟(浇水会导致贪青晚熟);

防鸟害:成熟前 20 天,用彩条带、稻草人或防鸟网(成本较高,适合规模化种植)驱赶麻雀、鸽子(鸟害可导致减产 20%-30%)。

五、病虫害防治:2 类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鹰嘴豆抗病性较强,常见病虫害有 2 种,提前预防即可控制。

1. 根腐病

症状:苗期根系发黑腐烂,植株萎蔫死亡;

防治:

轮作倒茬,避免连作;

发病初期用恶霉灵 800 倍液灌根(每株 200 毫升)。

2. 蚜虫

危害:群集在嫩梢、叶片吸食汁液,传播病毒病;

防治:

挂黄板诱杀(每亩 20 块);

虫口密度大时,用 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000 倍液喷雾。

原则:鹰嘴豆是食用作物,尽量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减少农药使用(采收前 15 天停止用药)。

六、采收:适时收获,避免掉粒

1. 收获时间:80% 豆荚变黄时

过早:籽粒不饱满,千粒重低;

过晚:豆荚开裂,籽粒掉落(损失可达 10%)。

判断方法:植株下部叶片变黄脱落,中部豆荚呈黄白色,籽粒变硬。

2. 收获方式

人工收获:小面积种植可人工拔株或割株,捆成小捆晾晒 3-5 天,再脱粒;

机械收获:规模化种植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前 10 天停止浇水,让豆荚干燥,减少脱粒损失。

3. 晾晒储存

脱粒后籽粒晾晒至含水量 12% 以下(用牙咬籽粒坚硬,无软仁);

储存于通风干燥的仓库,用编织袋分装,底部垫木板防潮,可储存 1-2 年(注意防鼠)。

七、不同地区种植效益参考

优势:鹰嘴豆耐旱,比小麦、玉米省水 50%,适合缺水地区种植,且市场需求稳定(可加工成鹰嘴豆粉、罐头等),是调整种植结构的好选择。

总结:鹰嘴豆种植的核心要点

鹰嘴豆种植不难,关键是把握 “适期播种、防涝保墒、适时收获” 三个环节。北方春播选中晚熟品种,南方秋播选早熟品种,贫瘠地多施磷钾肥,后期注意防鸟害。按照这套方法种植,即使是初次尝试,亩产也能达到 150 公斤以上,效益优于传统作物。

对农林投资者来说,可结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发展 “鹰嘴豆 + 加工” 产业链(如生产鹰嘴豆蛋白粉),提高附加值,实现更高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