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联手送卫星上天!快舟火箭第29次飞行藏着哪些门道?
发布时间:2025-08-01 06:48 浏览量:1
7月31日11时13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发射场上,风裹着山坳里的草木气吹过,阳光把火箭的影子拉得老长。技术员小李蹲在快舟一号甲火箭底部,用手电筒照向接口处,手指蹭了蹭密封胶条:“没鼓包,妥了”,旁边同事对着平板电脑核数据,时不时抬头喊一声“电压稳着呢”。看台上挤满了人,前排穿红裙子的姑娘举着自拍杆,镜头里火箭占了小半屏;后排大爷眯着眼瞅箭体,手里蒲扇扇得欢:“这玩意儿比十年前的看着秀气,本事倒大了”。
11点整,发射塔架像拉开的窗帘慢慢移开,乳白色箭体上“中国航天”四个蓝字在阳光下亮得晃眼。突然,广播里指令长的声音绷紧了:“各单位注意,30秒倒计时了”看台上瞬间静了,只有相机快门声哒哒响。11时13分,“点火!”话音刚落,火箭底部“腾”地喷出橘红色火焰,轰鸣声像闷雷滚过,震得看台座椅发颤,热浪裹着淡淡的煤油味扑面而来,前排人下意识往后缩脖子。
火箭晃晃悠悠拔地而起,尾焰在蓝天上拖出一道亮线,像谁在空中划了道金弧。有人举着手机追着拍,嘴里不停喊“稳住稳住”,穿红裙的姑娘跳起来:“快看!要穿进云层了!”580秒后,广播里传来“卫星入轨成功”的消息,指挥中心里瞬间爆发出掌声,有人互相击掌,有人掏出手机给家里报喜:“成了!比预想的还顺!”这颗巴基斯坦遥感卫星01星,主要帮巴方做国土普查、防灾害,也是快舟火箭第29次成功飞行,咱们国家快速发射卫星的本事,这下更扎实了。
这枚快舟一号甲火箭是咱们自己造的,用固体燃料,分三段推进,全长约20米,重30吨,能把300公斤的东西送到离地球不算太远的轨道。它最方便的是“三平模式”——水平装火箭、水平测试、水平运到发射点,不用固定发射塔架,找块硬实地面就能发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的工程师说,这次还用上了新的末级技术,卫星和火箭分开后,地面能全程盯着它“跑”,这在国际上都算新鲜事。
巴基斯坦那颗遥感卫星01星,也是咱们帮忙造的,带了高分辨率相机,拍地面能看清1米以内的东西,田埂上的稻草人、屋顶的太阳能板都能拍清楚,一次能拍60公里宽的范围,两天就能把巴基斯坦国土扫一遍。而且数据传输加密了,既安全又能实时发回去,万一哪块地方发洪水、闹地震,消息能跑得比洪水还快。
发射成功后,电话和贺电就没断过。中国外交部7月31日下午的通报里说,这是中巴新时代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好例子,以后两国航天技术交流肯定更密。巴基斯坦空间研究委员会主席的贺电里透着高兴,说这颗卫星能帮他们盯着庄稼长势、提前预警灾害,还能规划城市,是“一带一路”科技合作的好榜样。
国际上也挺关注这事儿。美国航天基金会专家接受采访时提到,快舟火箭发射成本不到2万美元/公斤,比国际上同类火箭便宜不少,慢慢要改变商业航天市场的格局了。俄罗斯航天署的人也说,中巴这么合作,给发展中国家用太空技术改善日子开了个好头。
巴基斯坦的HUM电视台全程直播了发射,当地网友在社交平台刷起了“谢谢中国”。有个叫萨米尔的农民在视频里举着手机拍天空:“等卫星拍家乡的高清照片,我就能知道哪块地该浇水了。”还有人盼着用卫星数据防洪水:“去年洪水淹了我家玉米地,有了这卫星,下次能早点搬东西”。这些话看着热乎,两国关系就像这样,越处越近。
这次发射不只是送颗卫星上天,背后的门道值得说道说道。
先说技术突破。快舟火箭用固体燃料,比液体火箭方便多了,燃料提前装好,不用临发射前慢悠悠加注,准备时间短,哪里需要紧急发射,找块平地就行。2013年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地震,快舟系列火箭就紧急发了卫星,拍的照片帮他们找准了救灾点。现在第29次成功飞行,说明咱们快速响应航天的能力已经很成熟了,不管是应急还是日常发射,都能稳稳顶住。
再看防灾减灾。巴基斯坦在南亚地震带,洪水、地震常年有,每年损失超过GDP的2%。这颗卫星两天扫一遍国土,洪水来了两小时就能更新一次淹没范围,哪村被淹了、哪条路能走,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救灾时人往哪撤、物资往哪送,心里就有数了。咱们国家鄱阳湖、西藏这些地方早就用类似模式,效果不错,以后说不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能用上这办法。
还有航天合作的新模式。中巴从2018年合作发射遥感卫星一号,到这次的01星,已经从单个项目合作变成体系化合作了。中国航天科工的人说,两边正商量建联合数据中心,卫星数据实时共享、一起用。这样不光帮巴基斯坦提高了空间技术水平,也给咱们国家商业航天企业打开国际市场趟了路,算是双赢。
大家可能会问,快舟火箭以后能送民用卫星吗?遥感数据普通人能用吗?其实这些都在慢慢实现。快舟火箭成本低,已经有不少商业卫星公司找上门来,想合作发点气象卫星、通信卫星。咱们国家的“风云地球”平台,早就向公众开放台风路径、火灾监测这些数据,打开手机APP就能看。以后中巴联合数据中心建起来,巴基斯坦农民可能用手机APP就能看农田墒情,城里人也能提前收到地震预警,航天技术真能变成过日子的帮手。
当快舟火箭的尾焰消失在天上,留下的不只是一颗在轨道上跑的卫星,更是中巴一起探索宇宙、守护家园的决心。从2018年的遥感卫星一号到现在的01星,两国航天合作一直抱着“和平利用、大家共享”的想法,让太空技术真能帮到老百姓。
这也让人想到,现在气候越来越极端,地区冲突也不少,航天技术该怎么更好地帮全人类?你觉得航天技术还能帮咱们解决哪些生活难题?比如天气预报更准,还是灾害预警更快?来评论区聊聊,毕竟,太空离咱们远,可它能帮的忙,离生活很近。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中巴合作 #航天发射 #防灾减灾 #快舟火箭 #遥感卫星
信源:
人民日报,2025年7月31日11时13分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官网
国家航天局新闻发布会实录
巴基斯坦空间与外大气层研究委员会声明
抖音平台用户实拍视频(2025年7月31日16时43分发布)
- 上一篇:批判性思维,理性认知的核心工具
- 下一篇:为什么小区业委会常“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