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只以上就定罪!湖北男子收购1980000只,催肥宰杀卖饭店当食材
发布时间:2025-08-16 19:47 浏览量:2
7月25日,媒体曝光了一则新闻,彻底揭开了人性的恶,现在的人为了赚钱,简直什么法子都能想得出来,包括猎杀国家“三有”保护动物。
这些人仗着这类鸟在全国各地基数庞大,心怀侥幸不断捕捉,催肥后宰杀在卖给南方饭店当食材,四年间就非法售卖1980000只,达到了法律底线的近十万倍。
更有甚者,每只5-8毛的成本收购,他们转头就能卖七八块,虽然为他们带来了不少的利润,但最终却也为这桩“血肉生意”付出了沉重代价。
谁能想到,曾被视为“四害”之一、农民眼中田间偷食者的麻雀,从每只几毛钱的小鸟开始,最终端上餐馆的餐桌,账面上利润翻了十倍。
但近两百万只麻雀,换取“牢底坐穿”,这桩买卖怎么看都是赔本买卖,却成了湖北王某的主要生计,从2020年到2024年,四年间高效运转。
王某的“业务”非常简单,找人低价收购活鸟,每只五到八毛,然后通过租仓催肥、雇人处理、宰杀冷冻,最后在利用物流冷链运输等手段发往南方那些等待“野味”的餐馆。
他从中非法获利共四十万元,但这条粗陋的灰色产业链,也为此吞噬了198万只麻雀的生命,而在中国,麻雀被列为国家“三有”保护动物,非法猎捕二十只以上便足以构成犯罪。
王某的“业绩”是这个门槛的近十万倍,简直天理不容,法院将他的行为定性为“情节特别严重”,也就不足为奇了,而除了麻雀,他的网里还裹挟着数千只禾花雀与黄雀。
这些保护级别更高的鸟类,无疑让王某的罪责雪上加霜,可怕的是他,整个犯罪过程并非是他一个人完成的,背后早就形成了一个产业链,收购、催肥、宰杀、冷冻、售卖。
经法院审理查明,王某长期组织多个捕鸟团伙,他不仅找来中间人找渠道收购这些鸟,还拉上自己的儿子王某哲担起邮寄职责,将宰杀冷冻的鸟体运往南方。
为此他的儿子也被按照从犯判处五年监禁,而中间人贺某贵被判处10年6个月,不过要说最严重的还得是王某,作为主谋他被判处12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5万元。
但这桩生意真正令人深思的是,为什么偏偏是麻雀?这种屋檐下、电线杆上叽叽喳喳的小家伙,怎么就撑起了如此规模的非法交易,又何至于让法律用如此严厉的条文去保护?
在很多人的童年记忆里,麻雀的形象并不光彩,它曾是“四害”之一,与老鼠、苍蝇、蚊子一同被列为清剿对象。
农民眼中,麻雀更是田间的盗贼,成群结队地俯冲下来,啄食快要成熟的谷物与果实,为了驱赶它们,田埂上会立起沉默的稻草人,但往往徒劳无功。
这种与人争食的标签,让麻雀很长一段时间都背负着“害鸟”的恶名,可它偏偏又是与人类生活交织最紧密的鸟类。
无论繁华都市的角落,还是宁静乡村的院落,甚至海拔四千五百米的青藏高原,都能看到它们跳跃的身影,它们活泼、胆大,却又保持着极高的警惕。
你前脚靠近,它后脚就扑棱着翅膀飞上不远的房顶,却又不会远走高飞,似乎对熟悉的环境有种奇特的依恋,走路的样子也很有趣,双足齐跳,憨态可掬。
春暖时节若有麻雀选择在你家屋檐下筑巢,在民间甚至被视作幸运的征兆,这种集“偷食者”与“老邻居”于一身的矛盾形象,恰恰是麻雀最真实的写照。
但他们的食谱并非一成不变,秋冬季节,它们确实以植物种子和谷物为生,但在每年三到八月的繁殖期,它们的角色会发生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为了哺育雏鸟,成年麻雀会疯狂捕食昆虫,而这些昆虫大多正是危害农林的害虫,有统计显示,一只育雏的麻雀一天能捕捉上百只害虫。
雏鸟嗷嗷待哺的十五天里,一个麻雀家庭就相当于一个高效的生物农药喷洒器,默默守护着庄稼和森林,也可以说它们对农业的贡献或许远大于它们啄食谷物所造成的损失。
在更宏大的生态链条中,麻雀更是扮演着承上启下的关键角色,它既是鹰、隼、蛇等捕食者的重要食物来源,又是昆虫和植物种子的消耗者。
一旦麻雀的数量急剧下降,下游的害虫可能泛滥成灾,而上游的捕食者会因为食物短缺而陷入生存困境,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很可能因为这只十几克重的小鸟,而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更奇妙的是,人类的城市化进程在无意中改变了麻雀的生存环境,高楼大厦和密集的人类活动驱赶了许多麻雀的天敌,使得它们在城市中的数量主要受限于自身的繁殖能力。
我们越是扩张自己的领地,就越是需要这些“老邻居”来维持一种脆弱的生态平衡,但让人怎么也没想到,国家都出手保护它们了,竟还有人为了私利对它们偷偷下毒手。
王某大概从没关心过什么生态平衡,他只认得钞票上印着数字,和每只麻雀能带来的几块钱利润,他和他背后的捕猎者、加工者,以及那些把麻雀端上餐桌的食客……
他们都选择性地忽视了这只小鸟的另一重身份,它们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是受法律保护的物种,那条“二十只即构成犯罪”的红线,为所有野生动物划定了不可逾越的界限。
麻雀栗褐色的头顶、雪白面颊上标志性的黑色“美人痣”,对地位越高的雄性麻雀而言,喉部的黑色区域会越大、越饱满,这不仅是区分它与其他雀类的特征,也是它受法律庇护的“身份证”。
这条线衡量的是行为的性质,而非动物的价值,它提醒着每一个人,物种的价值,绝不能用金钱来估算,1.98万只也好,198万只也罢,一旦跨越,等待的便是法律的严惩。
王某的十二年半刑期正是对这种无知与贪婪的冰冷回应,可惜的是,错误的不止他一人,这条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从捕猎者到消费者,都在为破坏生态平衡埋下伏笔。
参考资料:
现代快报2025-07-25——非法买卖野鸟200万只,男子获刑12年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