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大唐兴亡三百年(十五)安史之乱(中)

发布时间:2025-07-26 19:13  浏览量:1

潼关失陷后,郭子仪和李光弼只得撤出河北,自井陉口退回河东,以备回援关中。

756年八月二十日,史思明攻下藁城。九月,常山陷落。

这时,颜真卿得到肃宗灵武即位的消息,马上写了奏表,派人送到灵武。肃宗随即下诏,加封颜真卿为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郭子仪已回到灵武,被擢升为兵部尚书、李光弼为户部尚书,二人都兼任同平章事。

另外,江淮地区收缴上来的财赋,通过襄阳西上,绕道上郡(今湖北郧西县),再通过凤翔中转,不断地输送到玄宗所在的成都和肃宗所在的灵武

此时,长安城里的民百姓,得知太子李亨自马嵬分兵北上后,就天天传播小道消息,说太子已经在北方集结大军,随时会南下克复长安。

这种心理战让燕军兵高度紧张,日子一久,很多人患上了神经衰弱。

京畿地区的一些豪杰义士也组织地下力量,不时干掉一支巡逻队,或杀死几个斥候兵。

首先受不了而叛离燕朝的是一个叫阿史那从礼的同罗将领,他带着麾下五千骑兵逃离长安,跑到了朔方。准备勾结边地其他胡人,自立山头。

肃宗命郭子仪征调天德军(驻地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北)讨伐阿史那从礼。郭子仪又把任务交给了麾下的仆固怀恩(铁勒九部人)。

仆固怀恩命长子仆固玢出兵,不料被俘。数日后,仆固玢从敌营逃回。为了激励士气,仆固怀恩砍了儿子的脑袋。

仆固怀恩发兵再战,大败同罗及诸胡联军。

为了克复长安,现有郭子仪、李光弼的朔方军,肃宗又派仆固怀恩出使回纥,请求出兵帮助。回纥出兵的条件是:克复长安时,土地和百姓归唐朝,财富和美女归他们!

阿史那从礼叛逃后,崔光远察觉燕军在长安待不久,就派兵包围了燕军大将孙孝哲的府邸,监视孙孝哲。

孙孝哲向安禄山呈递密奏,控告崔光远心生异志。崔光远得到消息,跑到了灵武。

面对崔光远这种卑鄙小人,肃宗心里极为鄙视,但还是让他前往渭北一带,负责招抚那些流亡在外的人。

宦官边令诚也从长安逃回了灵武,肃宗几乎想都没想,把他砍了。

九月十七日,肃宗离开灵武,开始收复两京。

二十五日进至顺化(今甘肃庆阳县)。同一天,韦见素、房琯、崔涣等人带着传国玉玺和传位诏书也到了顺化。

三人中,李亨最讨厌韦见素,最赏识房琯。然而,房琯却是一个眼高手低、志大才疏的家伙。

李泌(722—789年),自幼聪敏,工于诗书。六岁时,玄宗便慕名召其入京。长大后,玄宗让他到东宫辅佐太子李亨。

在东宫供职几年后,因得罪杨国忠,被逐出京师。从此躲到河南嵩山,开始隐居生涯。

李亨从马嵬北上灵武时,就派人前往嵩山,请李泌出山。

李泌到了灵武,以布衣身份留下。肃宗“事无大小皆咨之,言无不从”。

肃宗多次要任命李泌为宰相,他却坚决推辞。李亨便专门为他设了一个职务。李泌无奈,只好勉强答应。

张良娣的祖母和玄宗的生母窦氏是亲姐妹。玄宗年幼时,母亲被武则天暗杀,他就由姨母,也就是张良娣的祖母照料。

天宝中期,张良娣入东宫为妃,深受李亨宠爱。

张良娣很有心机,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李亨的怜爱。如,她坐月子时替战士缝制衣服,把肃宗感动的稀里糊涂等。

一次,太上皇李隆基赐给张良娣一张七宝装饰的马鞍,肃宗听从李泌的建议,把七宝鞍拆了。因此,李泌也就得罪了张良娣。

李倓[tǎn]因赞成这样的做法,也得罪了张良娣。

数日后,肃宗向李泌流露立张良娣为后的意思,被李泌否决了。

李泌说:像册立皇后这样的家事,最好等上皇的诰命。倘若肃宗自己册立皇后,别人就有理由认为,李亨在灵武自立的动机就是为了抢班夺权。

然而,张良娣就认为李泌是在故意拆她的台。

宰相房琯获得肃宗信任后,俨然成了第一宰相。他标榜清流、排斥异己的做法引起了大多数朝臣的不满。

756年十月初,北海太守贺兰进明入朝觐见。肃宗让房琯起草敕令,任命贺兰进明为御史大夫,并出任岭南节度使兼南海太守。

房琯在起草敕令时,却自作主张把岭南节度使和南海太守这两个职务拿掉了,仅保留了御史大夫之职,而且在官职前面还冠以“摄”字。

原因是房琯和贺兰进明有私人恩怨,借机报复。

肃宗知道后,就开始冷落房琯。

为了证明自己,房琯就向肃宗请缨,出征克复两京。结果,大败,唐军损失六七万人。

肃宗本想将其处死,因李泌劝谏,才饶了他一命。

房琯失败的同时,河北全线沦亡了。

自从郭子仪和李光弼撤离后,史思明攻克了九门、藁城、赵郡、常山等地。十月下旬,直逼平原。

十月二十二日,颜真卿撤离平原郡,进入江淮地区。此后,又通过荆州、襄阳辗转北上,于次年四月抵达凤翔,与肃宗会合。

燕军占领河北全境后,回纥军队已入援唐朝,越过朔方、河东,直抵范阳。

自从安庆绪的长兄安庆宗被杀后,他就觉得储君之位是他的了。可安禄山要传给最宠爱的幼子安庆恩。

自范阳起兵,安禄山就患上了眼疾,起兵一年多,就瞎了。他身上还长出了恶疮,性格变得异常暴躁。

内侍宦官李猪儿,挨安禄山的鞭挞和杖打最多,大臣严庄也没能逃脱鞭棍的伺候。朝臣、宫女和侍从,更是经常被他打得遍体鳞伤。

安庆绪就和严庄、内侍宦官李猪儿联手了。

深夜,李猪儿掀开安禄山的锦帐走了进去,一道刀光闪过......

757年正月初六,严庄在朝会上宣布:燕帝安禄山病重,册立晋王安庆绪为太子。

第二天,安庆绪登基为帝。第四天,发布太上皇驾崩的讣告。

李倓

自从“七宝鞍事件”后,李泌和李倓就成了张良娣的眼中钉。而肃宗的心腹宦官李辅国就跟张良娣结成了同盟。

李辅国从小被净身送进宫,在宫廷养马,后来成了高力士的仆从

天宝中期,年近五十的李辅国才进入东宫,成了太子李亨的贴身侍从。

马嵬驿之变中,李辅国是陈玄礼和太子之间的联络人,也算是兵变的参与者之一。

抵达灵武后,李辅国极力劝请肃宗即位,立下拥立之功。

肃宗即位后,张良娣得宠,面善心险的李辅国便向她靠拢。这引起了建宁王李倓的嫌恶。李泌曾对李倓作出过警告,仍未能阻止李倓的冲动。

李倓指控张良娣和李辅国危害皇嗣(广平王李俶)。张良娣和李辅国也谗言陷害李倓欲谋害其兄广平王。

肃宗最后相信了张良娣和李辅国,一道敕令,赐死了李倓。

其实,李倓的个人素质和军事能力突出,强于他的兄长李俶[chù]。因此肃宗不相信李倓会甘心居于李俶之下。

接下来,又发生了永王李璘叛乱。

李璘叛乱

李璘,肃宗的异母弟,生母早亡,幼时被年长的李亨抱去抚养。

756年七月,玄宗流亡巴蜀途中发布过“命诸王分镇天下诸道”的诏书。永王李璘就任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采访等使,兼江陵郡(治所在今湖北江陵县)大都督。

听诏后,李璘于当年九月抵达江陵,招募了数万兵马。

肃宗大感不妙,连忙任命高适为淮南节度使,领广陵(今江苏扬州市)等十二郡;以来瑱[tiàn]为淮南西道节度使,领汝南(今河南汝南县)等五郡;与江东节度使韦陟[zhì]配合,监视李璘动向。

十二月,永王李璘率领舟师沿江而下,摆明了要袭取金陵、割据江东。

由于永王蓄谋已久,兵锋甚锐,进占了丹阳(今江苏镇江市)。

高适、来瑱和韦陟急忙赶赴安陆(今湖北安陆市),商讨平叛之计,决定避敌锋芒,在长江北岸大布疑兵,采取攻心战,从内部瓦解叛军。

紧接着,高适撰写了一篇《未过淮先与将校书》,四处散发,对叛军官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同时,世家大族出身的韦陟(前宰相韦安石之子)也利用自己的声望,暗中策反了叛军将领季广琛等人。

面对旌旗招展的北岸官军,李璘开始发怵,叛军也发生了动摇。季广琛随即秘密召集诸将,投奔广陵。数万兵马顷刻间逃亡大半。

当天夜里,江北的官军点燃了无数火把。李璘吓得连夜带着家眷逃出了丹阳城。

757年二月下旬,江西采访使皇甫侁在大庾岭将李璘擒获,在驿馆中杀了他。

永王造反,李白差点掉了脑袋。所幸郭子仪多方营救,才免于一死,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县)。

收复两京

757年二月,肃宗迁至凤翔。十日后,陇右、河西、安西、西域的兵马也先后抵达。同时,江淮的钱粮、物资也陆续运抵。

李泌向肃宗重申了他此前直捣燕军老巢范阳的战略,肃宗说他急于迎回太上皇,不能听从。

史思明自从扫平河北后,就一直盯着太原的守将李光弼

史思明得到情报:李光弼在太原的士兵不满万人。

757年正月,史思明十万大军,直扑太原。打了一个多月,没有攻下。而李光弼,重金悬赏招来三个会挖地道的人,从城内挖到了燕军营下。

没几天,李光弼派人出城请降,列队进入燕军营寨,缴械投降。燕军士兵都跑来围观。

突然,营地中大片土地塌陷,一千多燕军官兵被活埋。李光弼乘势出击,斩杀并俘虏了一万多燕军。

二月初,安庆绪下诏命史思明回镇范阳,留蔡希德等人围攻太原。这时,史思明才知道安禄山死了。

史思明撤回范阳后,蔡希德就不是李光弼的对手了,燕军大败。

二月下旬,郭子仪派兵从河东渡过黄河,进攻潼关,燕军不敌。安庆绪急命安守忠援救潼关。结果唐军战败,退守河东。

三月下旬,安守忠乘胜进击河东。郭子仪亲自指挥,击退了安守忠。

四月,肃宗决定集中兵力,一举克复长安。

五月初六,安守忠佯装后撤,郭子仪命全军出击,唐军惨败。

经此一役,郭子仪劝肃宗再次向回纥求援。

九月,回纥的葛勒可汗派遣其子叶护、将军帝德率四千余精兵抵达凤翔。广平王李俶还和叶护结成了兄弟。

九月十二日,李俶率朔方、西域、回纥等部十五万人向东挺进。

二十七日,以河西节度副使李嗣业领前军,郭子仪领中军,关中节度使王思礼领后军,与燕将安守忠、李归仁的十万大军在香积寺以北摆开阵势。

唐军大获全胜。安守忠逃回长安后,又一口气逃到了陕郡(今河南三门峡市)。

757年九月二十八日,失守了一年三个月的长安收复

回纥出兵的条件是“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现在,到了兑现的时候。

李俶不忍,说:“现在劫掠金帛子女,恐东京洛阳的人心会倒向叛军。望克复东京后,再兑承诺。”

回纥王子叶护同意了。

九月二十九日,克复长安的捷报传至凤翔。当天,肃宗便遣使入蜀,上表奉迎太上皇李隆基回銮。说愿归万机、自己回东宫当太子等。

当然,这不可能是真心话。

数日后,李泌向肃宗提出辞情。

长安已光复,他出山的目的便达到了。更重要的是,李泌已经卷入了权力斗争,得罪了

肃宗最宠幸的张良娣和李辅国,如果不及时逃离,迟早会步建宁王李倓的后尘。

早在建宁王李倓遇害时,李俶就感受到了张良娣对他的威胁,想先下手为强,除掉张良娣和李辅国。李泌阻止了他。

李泌执意归山,肃宗屡屡挽留。直到十月,肃宗才同意其归隐衡山。

光复长安后,郭子仪乘胜挥师东进。安庆绪逃出洛阳,亡奔河北。

十月十八日,洛阳光复

李俶率军入城后,正在担心如何向回纥兑现承诺时,洛阳百姓就献上了一万匹罗锦。李俶赶紧把罗锦送到了回纥人手中,才避免了一场劫掠。

战后工作

757年十月二十三日,李亨回到了长安。

曾经投降燕朝的文武官员被集中到一起,脱下冠帽鞋袜,捶胸顿首向天子请罪。

二十五日,以陈希烈为首的三百多名变节官员也从洛阳被押回长安,关进大狱。

十一月初,李俶和郭子仪也从洛阳返回长安。肃宗对郭子仪说:“吾之家国,由卿再造!”

数日后,肃宗许诺,唐朝每年向回纥赠送两万匹绢。

762年的唐代宗时,回纥再次出兵帮唐军收复了被史朝义占领的洛阳,又约定每年大唐向回纥购买数万至十万匹马,每匹马支付绢四十匹,病弱之马照价支付。

这就是唐与回纥的“绢马贸易”。

直到842年的武宗会昌二年,唐朝趁回鹘(回纥改名)衰弱之际出兵将其平灭,这项债务才一笔勾销。

757年十二月初,李隆基从成都来到咸阳,肃宗亲自前往接驾。

父子俩在外人看来就像演戏似的一番又一番的谦让中,玄宗回到长安,住进了兴庆宫。

肃宗一再上表,声明自己要回东宫居住,请太上皇移居大明宫。当然,他的上表都被玄宗驳回了。

安庆绪逃离洛阳后,跑到了邺郡(今河南安阳市)。在他看来,史思明在唐军大举反攻下,可能突然易帜。

他的怀疑没错,史思明确实准备投降了。

757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史思明派使者从范阳抵达长安,向肃宗献上了降表。

肃宗大喜,封史思明为归义王、范阳节度使。

年末,肃宗惩治和处决了两京失陷时投降燕朝的一批逆臣,也册封擢升了平叛期间的有功之臣。

晋升名单上,有一个人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他就是张巡。

张巡

张巡(708—757年)于开元末年登进士第,天宝中期入仕。

当时杨国忠专权,张巡因不屑被外放真源(今河南鹿邑县东)县令。

安史之乱爆发,张巡的上司投降了安禄山,张巡率吏民数千反抗安禄山。

雍丘(今河南开封杞县)县令令狐潮出城迎降,被百姓关闭城门,拒在了城外。

756年二月,张巡进入雍丘,只有数千之众。

三月初,令狐潮同燕将李怀仙、杨朝宗等率四万大军,进抵雍丘城下,久攻不下来。

双方对峙六十多天,大小三百余战。随后,又四十多天,令狐潮还是徒劳无功。

雍丘被围数月,城中六名将领劝张巡投降,被张巡斩首。

雍丘的箭没了,张巡就让士兵趁夜在城楼上准备了一千多具稻草人

燕军发现雍丘城头冒出了“黑衣人”,令狐潮就命弓箭手朝黑衣人射箭。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草人借箭”的故事。

数日后的某夜,燕军巡逻兵发现雍丘城头缒下五百余名黑衣人。令狐潮以为又是稻草人,没有管他!

结果,这是五百敢死队,把毫无防备的燕军砍得人仰马翻,令狐潮弃营而逃。

之后,燕朝的河南节度使李庭望与令狐潮一起攻打雍丘,不克。

于是,李庭望采取“围而不攻”。同时命大将杨朝宗率步骑两万进攻雍丘东南的宁陵(今河南宁陵县)。

宁陵失守,雍丘就会陷入四面受敌。

十二月初,张巡撤出雍丘,进入宁陵。同时,睢阳太守许远也率部赶到宁陵助战。与杨朝宗激战一个昼夜,大破燕军。

757年正月,刚即位的安庆绪命大将尹子奇为河南节度使,率十三万大军,直指睢阳(今河南商丘睢阳区)。

死守睢阳

在张巡的指挥下,唐军昼夜苦战,最多一天击退敌人二十次进攻。

两个月后,尹子奇卷土重来,被张巡等人冲入其中军大帐。尹子奇逃跑。

七月初,尹子奇从后方调来数万生力军,兵力又恢复到十几万人。

燕军围攻睢阳已半年多,睢阳守军付出了五千多伤亡,只剩一千六百人。

七月中旬,城中粮食吃光,只剩树皮、茶叶和纸张。

这三样东西也快吃光了,张巡也没看到援军,只好让南霁云拼死突围,前往临淮向贺兰进明求援。

八月初三夜,南霁云率三千援军回到睢阳,经过一番血战,只剩一千人进入城中。

这就是他们的第一支也是最后一支援兵。

城中的树皮扒光了,连茶叶和纸张也吃完了,于是,吃马。马也吃完了,吃人。

第一个被吃的是张巡的爱妾。

接下来,将士们开始捕杀城中的女人。女人吃光了,就吃男人中的老人和小孩……

十月初,睢阳守军只剩四百个人。

十月初九,当燕军攻下睢阳城头时,唐军将士已无力举起手中的刀枪。

张巡向西遥拜,大声喊道:“臣力竭矣,不能全城,生既无以报陛下,死当为厉鬼以杀贼!”

燕军生擒了张巡,将其杀害。

睢阳之战,历时十个月,大小四百余战,张巡、许远以不足万人之众抵挡尹子奇的十几万大军。

然而,张巡为了坚守睢阳而吃人之事,在他身后一直饱受争议。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