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现代人抄艾略特抄到颅内高潮

发布时间:2025-05-10 01:09  浏览量:1

精神之泉汩汩喷涌而出!啊好畅快的阅读体验!

第一次读到艾略特的《空心人》,是惊异于结尾的诗行,也很喜欢这一版翻译:
世界就是这样告终,
不是嘭的一响,而是嘘的一声。
This is the way the world ends
Not with a bang but a whimper.

没有结合前文,仅仅是被这一句的寂寞、空无所打动。

前几个月在二刷诺兰的《信条》时,看到大反派对着女主在念诵这一句。记得在《奥本海默》里,诺兰也有给《荒原》一个一闪而过的镜头。当时我想到的是《荒原》里的这一句:
“烧啊烧啊烧啊烧啊
主啊你把我救拔出来
主啊你救拔
烧啊”
近乎失明版空寂的存在。

这两年读到喜欢的两个诗篇,一个是华莱士·史蒂文斯的《作为字母C的喜剧演员》,一个是艾略特的《空心人》。都是那种读好几遍都无法读懂的书,反而那里面某处的句子更容易击溃人心。直接被《空心人》第一句创伤:
“我们是空心人
我们是稻草人
互相依靠
头脑里塞满了稻草。唉!”

精神的空虚……不限时空地蔓延。尤其是我们的声音已经失去意义,“像风吹在干草上”。我们的形色,“shape without form,shade without colour”。

一直在提及death,但death更像是尼采的彼岸,一个出于心理、精神欲望而臆造的世界,理想之国,充满奇异、诡诈、美好、灵性的世界。
因为在那个王国里,一切才变成活物:“那里,眼睛是一根断裂的柱子上的阳光/那里,是一棵树在摇晃/而种种嗓音是/风里的歌。”
在那个王国里:“我们/因为柔情而颤抖不停/本想接吻的唇/将祈祷形成了碎石。”
终于好像能够呼吸和希望。

继续往下读,直到…直到看那大段的排比,我还是读不懂,但是读不读得懂已经不重要,一层层的词汇、意象像沉船一样已经融入精神潮水里…这里我们围着仙人掌,我已经分不清,这里是如荒原一般的现实而不是万物丰饶的王国吗?紊乱过后,再次读到那一句:

世界就是这样告终,
不是嘭的一响,而是嘘的一声。

阒寂了,只剩下我对这首诗似懂非懂的、哑口无言的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