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战争故事:回旋乌蒙
发布时间:2025-08-01 15:59 浏览量:1
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突破重围,经过万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1月,据守湘鄂川黔根据地、牵制国民党军20余万兵力的红2、6军团,在顺利完成策应中央红军长征的任务后,决定向黔东转移。
11月19日,湖南桑植秋色正浓,红2、6军团1.7万多名将士整装待发。誓师大会上,红2、6军团总指挥兼2军团军团长贺龙挥着手说:“蒋介石搞了130个团来围攻我们,我们就转移到外线去,抛开这一大帮子乌龟壳子!”
红2、6军团一路苦战,连续突破敌军设在湘西澧水和沅水的两道封锁线,连克辰溪、浦市等数城,控制了湖南中西部的广大地区。蒋介石大批增兵,敌我力量悬殊。红军继续向湘黔边境转战。于1936年1月到达黔东的江口、石阡地区。
红军立足未稳,国民党军又调动15个师围拢过来,企图将红军消灭在黔东。红2、6军团首长贺龙、任弼时、萧克和王震等审时度势,率领官兵出奇制胜,于2月初渡过乌江,占领了贵州的黔西、毕节、大定地区。
一年前,中央红军长征经过这里,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和红军严明的军纪深入人心,因此红2、6军团的到来受到当地群众的热情欢迎。红军打土豪、分田地,并在各地建立起革命政权,准备在这里建立根据地。
得知毕节城内有位声望很高的周素园老先生研究马克思主义,红6军团政委王震和政治部主任夏曦立刻前去拜访。夏曦问:“我们党的政策是抗日反蒋,你赞不赞成?”周素园点头说:“我完全赞成。”
在贺龙等人的诚心邀请下,周素园出任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员。他四处奔走,呼唤抗日,筹措粮款,扩大武装,还给相熟的云南头面人物龙云、孙渡等写信,劝他们不要与红军为敌。龙、孙二人权衡利弊,暂时按兵不动了。
红军的行动急坏了蒋介石,他亲临贵阳,抽调120个团的兵力“围剿”红军。2月14日、18日,黔西、大定相继失守。毕节城内的红军四面受敌,给养困难,最终决定:退出毕节,先转移到黔南的安顺地区,再伺机东进到湘黔边境。
贺龙派人动员周素园去香港做统战工作,被他拒绝了。57岁的周素园与红2、6军团的指战员们一起,爬雪山、过草地,最后胜利抵达延安。毛泽东称他为“我们的一个十分亲切而又可敬的朋友与革命的同志”。
27日,红军撤出毕节,计划先将敌向西调动,然后突然折向东南去安顺。3月2日,红军行进到赫章以东的野马川地区,可去往安顺的道路已被敌军截断。于是红军继续西进,准备抢占赫章西南的达妈姑地区,再寻机去安顺。
就在这一天,红6军团政治部主任夏曦,到一个新编入的部队检查工作,在七星关趟水渡河时,不幸溺水牺牲,年仅35岁。夏曦虽然犯过严重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但在受到批评后,工作努力,成绩明显,他的牺牲令大家感到悲痛。
两天后,当红军到达妈姑地区时,发现南进道路被敌截断,往西又有滇军堵击,原地停留则有被围的危险。为摆脱困境,红军决定转向西北的奎香、彝良方向,造成北渡金沙江的假象,调动国民党军向西北方向行动。
红2、6军团自实行战略转移以来,不断受到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从湖南转战到贵州境内,历尽艰辛,始终未能建立一块根据地。为避敌锋芒,红军决定向乌蒙山区转移。
乌蒙山区位于黔滇交界处,包括云南彝良、宣威、会泽和贵州赫章、威宁等10多个县,山高谷深,平均海拔2400多米,人烟稀少。
时值初春时节,乌蒙山区仍为冰雪覆盖,遍布浓雾,细雨蒙蒙,寒风料峭。红军官兵们忍着饥寒,踏着积雪,绕行在崎岖的山路上,与敌人兜圈子。
3月6日、7日,红2、6军团陆续进入乌蒙山奎香地区。到达奎香后,部队马上开始发动群众,镇压地主恶霸,成立了粮食评借委员会,并开仓赈济贫苦百姓。
红军突然进入位于云南边境的奎香地区,这让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一下子慌了神,他急忙致电蒋介石的行营主任顾祝同,要求调派飞机支援。
蒋介石得知红军向西北方向行动,以为红军要经彝良、盐津北渡金沙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便亲自部署了“追剿”红军的行动,还给龙云调去3架飞机。
由于改变了原有部署,国民党军各路“追剿”纵队离红军都有一段距离,只有樊崧甫纵队的第28师紧跟在红军后面。贺龙、任弼时决定,杀他一个回马枪,挫挫敌人的锐气。
3月7日晚上,驻扎在奎香、寸田坝的红4师、16师、17师的指战员们刚入睡,突然接到指挥部的命令:要求他们赶快做饭,吃一餐、带一餐,星夜出发,沿来路返回25公里,在以则河地区设伏,待机歼敌。
山区的夜晚云雾密布,十分昏暗,路两旁是连绵起伏的山峦,脚下是潺潺流水的小河,再加上寒气袭人,疲惫和瞌睡不断向红军战士们袭来,部队走起来很艰难。
负责宣传的同志们站在路边,提醒行进中的战士们,不要掉队,准备打仗。听到要打仗,战士们劲头马上就来了,疲惫、瞌睡都忘记了,三步并做两步地走。
天还没亮,红17师就赶到了以则河地区,并进入伏击阵地。经过一夜行军人人都满身大汗,路上趟河过沟,草鞋、绑带全都湿透了,一停下来,个个冻得直打哆嗦。但为了不暴露目标,官兵们强忍着湿冷坐着,等待战机。
天刚蒙蒙亮,樊崧甫纵队的第28师先头部队就鬼头鬼脑地进入了红军的埋伏圈。但敌人大约只有两个连,行进到以则河,他们就停止前进了。
红17师首长正在考虑打还是不打时,突然“啪啪”几声枪响,打破了寂静。原来,敌人的搜索兵和红军的警戒哨遭遇了。
红军指挥员立刻命令司号员吹起了冲锋号,霎时间,伏击部队从四面八方压向敌人,枪炮声、手榴弹声响彻山谷,敌人被打得全无还手之力,死伤不少。
战斗很快就结束了,敌军300多人,除死伤30余名外,其余全部当了俘虏,红军还缴获了不少武器弹药。
先头部队被歼灭,国民党军第28师犹如挨了当头一棒,后续部队闻讯后立即停下来修筑工事,准备抵抗红军的进攻。
可红军并不和敌人纠缠,而是连夜撤出阵地,返回奎香。路上,大家兴高采烈。一个战士说:“国民党军就像乌龟,敲一下头就缩回去了。”他的话把大家都逗乐了。
红军在奎香没有久留,而是直奔滇东北的镇雄,途经牛场后,又转入深山老林,沿着山间小路兼程向东南方向绕行,准备从镇雄以南寻机前往安顺。
听到前线报告,顾祝同心中暗喜:红军离开毕节10多天,兜了一个圈又回来了,说明红军一定是被逼得走投无路,瞎打瞎撞了。他下令各部队全部东调,迅速将红2、6军团全部歼灭在镇雄西南的大山中。
当地反动民团也积极配合国民党军的进攻,在分水岭、广德关设置了两道防线,还四处张贴悬赏布告:“如能生擒贺龙、萧克者,赏洋八万元,斩获首级五万元。”
可红2、6军团以出其不意的行动,于3月9日、10日两日连续突破了敌分水岭、广德关两道防线,顺利通过镇雄西南的大山,打开了前往镇雄的道路。
12日,在镇雄县城西南的坝柳(今巴溜),红军抓到两个国民党军士兵。从俘虏口中得知:国民党军郝梦龄、万耀煌两纵队先头已达镇雄,万耀煌部第13师正由万耀煌亲自率领,正向得章坝(今哲庄坝)开进。
贺龙、任弼时都觉得这是个好战机,马上决定截击这股敌人,争取打开一条南下之路。他们命令红4师、6师迅速赶到得章坝迎击万耀煌的第13师。
3月的乌蒙山区春雨纷纷,红军指战员们不顾道路湿滑,加快脚步,经过1个小时急行军,赶在敌人之前到达得章坝。
得章坝在贵州赫章和云南镇雄交界处,距离镇雄县城只有25公里。经过勘察地形、道路后,红6师在干沟梁子设下埋伏,红4师则直插大丫口,准备截击敌人。
不久,埋伏在干沟梁子上的红军就看到山脚下出现了敌军,正是万耀煌部的前卫第37旅,他们一步步地走进了红军的埋伏圈。
红6师第18团趁敌人不备,突然开火,“嗒嗒嗒···.”枪炮声一起怒吼起来。敌军被这突如其来的进攻打蒙了,一会儿工夫就倒下一大片。
红4师则把敌人截成两段,和红6师一起将敌军团团围住,并发起猛烈进攻。国民党军一面以疯狂的火力向红军扫射,一面收缩部队。
红军战士们犹如下山的老虎一样,猛扑到敌群中,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战,一时间喊杀声、刺刀的撞击声响成一片。
红6师政委廖汉生与红18团团长成本新(后改名成钧)、政委余秋里带着部队,守在要害地段,尽力往前靠近指挥。他们所在的那个小山包,几乎跟敌人面对面开火。
为彻底消灭被围困在沟底的敌人,成本新团长从战壕里站起身来察看,打算选择进攻的路线。政委余秋里看到对面山坡上的敌人正要射击,眼疾手快,大喊一声:“危险!”伸手把成本新拽回掩体。
然而,就在这一刹那,子弹击中余秋里的左臂,顿时血流如注。余秋里一把扯过小警卫员肩上的空米袋,牙齿咬住一头,右手抓住另一头在伤口上方紧绕两道,使劲一系,又继续指挥战斗,直至将沟底的敌人全部歼灭。
与此同时,红12团冲进了万耀煌的司令部。惊慌失措的万耀煌,看到形势不妙,趁着双方激战,换上士兵的服装,混在散兵中仓皇逃脱。
这时,镇雄和赫章城里的国民党军听到消息都赶来增援,再继续战斗下去,对红军不利,贺龙果断下命令:红军立刻撤出战斗。得章坝一战,红军共歼敌300多人,缴获轻重机枪7挺,步枪300余支。
在掩护主力转移时,余秋里的左臂再次负伤,白花花的骨头茬从伤口处露了出来,可他一直带着伤坚持行军作战。由于缺乏救治,伤势恶化,负伤6个多月后不得不截去左臂,成为红二方面军中的又一位独臂将军。
3月13日,红2、6军团在财神塘地区遭遇国民党军郭汝栋纵队。敌万耀煌、郝梦龄、李觉纵队也分别从东、南方向朝红军压来,樊崧甫纵队则尾追而来。红军被敌5个纵队包围于安耳洞一带方圆15公里的狭窄地区。
安耳洞地处乌蒙山深处,山峦叠嶂,气候恶劣,道路崎岖。万人大军在这里,不仅行军艰难,补给更加困难,缺粮缺水,战士们有时一天只能喝一顿稀饭,要采野菜、野果充饥。
在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红军的伤病员缺医少药,重伤员无处安置,只能由同志们用担架抬着走,轻伤员只能拄着拐棍慢慢走,很多新战士掉了队。
而这时,任弼时的肺病又犯了,贺龙把2军团的医护人员找来,很严肃地说:“你们要照顾好任政委!要不是他带着6军团和电台,冲破敌人封锁和我们会合,我们就是离群的孤雁啊!”
任弼时的身体虚弱得连马也骑不了,可他还坚决不肯坐担架。贺龙找来红6军团军团长萧克、政委王震和红2军团政委关向应、政治部主任甘泗淇等人前来劝说,他才勉强同意坐上了担架。
一路上,贺龙对任弼时的病情总是放心不下,经常拄着拐棍一瘸一拐地跟在任弼时的担架旁,还不时给任弼时说个笑话。
到了宿营地,刚来不久的勤务员给贺龙端来一盆热水,让贺龙洗洗脚。贺龙指着自己的挎包说:“那里有个小盒,里面有点凡士林,给我找出来,我要治治这不争气的脚。”
勤务员把小盒找出来,递给贺龙。贺龙搬起自己的脚,勤务员这才看到,贺龙脚上有道一寸多长的裂口,裂口上露出鲜红的嫩肉,一触就冒血。难怪贺老总走路一瘸一拐的,还拄个棍子。
可贺龙像没事人一样,一边跟勤务员闲聊,一边把凡士林一点一点地揉进裂口里。然后掏出一盒火柴递给勤务员,指着裂口说:“划着火柴,往这儿烧。把凡士林烧干,伤口烧平,就不会流血了。”
勤务员含着眼泪,颤抖着手,用火柴将裂口上的凡士林点燃,嫩肉渐渐烧焦了。贺龙从头至尾一声没吭,可勤务员却看到他已是满头大汗。后来,凡士林用完了,贺龙就直接用火烧脚板。
从毕节撤出来后,10多天来部队一直在云贵边境上盘桓,一些战士不明白原因,个别人还发牢骚说:“今天往东明天往西,不晓得拖到哪里去?干脆跑到外国去吧!”
针对这种负面情绪,各级政工干部深入部队,对战士们进行机动灵活的运动战教育。每次出发前,连指导员都要检查战士们的草鞋是否还能穿,安排党团员帮助体弱的战士,一些老战士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新战士。
行军路上,常常有宣传鼓动和竞赛活动,到处可以看到树枝上挂着、地面上石头压着的标语口号:“同志们跟上来,走得赢就是胜利!”“踢死黔军,踩死川军,打死滇军,拖死中央军!”
其实,此时的国民党追兵也已被红军拖得苦不堪言。地方军阀给中央军提供粮草、弹药并不很积极,加上上级又总是要求他们每天行动限时限里程,官兵们纷纷埋怨说“参谋画一笔,部队跑一日”,部队的减员也很严重。
敌人的包围圈日益缩小,红军面临的形势日趋严峻。在军团领导会上,贺龙分析道:“敌人的包围圈越来越小,我们的情况不妙啊。敌人的情况也不妙,他们让我们拖着跑,比我们更受罪。”
贺龙接着说:“敌人的包围圈虽然缩小了,但他们以为我们垮得差不多了。我们应该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从敌人的结合部钻出去,然后去捅捅龙云这个马蜂窝。”会议最后决定从南面秘密突围,然后向滇东北前进。
部队进行了紧急动员,向每个指战员传达了命令:行动中不准点火,不准发出声音,不准与小股敌人交火,一切以迅速摆脱敌人为先。
部队果断抛弃了部分辎重装备,两门山炮埋掉了一门。红4师还利用万耀煌部刚刚吃了败仗的恐惧心理,在前沿阵地布置了许多稻草人,在密林深处插上红旗,摆出疑兵阵,使其不敢轻举妄动。
3月16日凌晨,红2、6军团偃旗息鼓,马蹄裹布,人人敛气屏声,迎着敌人的来路,从郭汝栋、樊崧甫纵队的间隙中钻了出去。红军接着向西北方向急速前进,第3次进入奎香地区。
快到奎香时,道路变得宽阔了很多。路边有的石头压着纸条写着:“同志们到了宿营地要烧热水洗脚。”大家欢呼道:“今天有房子住了,好久没有洗脸洗脚了,今天要痛痛快快地洗。”
17日,红2、6军团乘势南进,越过滇军孙渡纵队设在昭通、威宁之间的防线,终于跳出了国民党军10多万大军的包围圈,化险为夷。
22日,红2、6军团到达乌蒙山边缘地区的云南宣威县附近。宣威是云南东北部的重镇,又是川黔两省通向云南的要冲。这里物产丰富,守军薄弱,部队计划在此休整几天。
当天,侦察员报告说,龙云手下最得力的滇军第1旅刘正富部已经赶到宣威防堵红军。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人商议了一下,决定在来宾铺迎击敌军,为南下打开通路。
红军的突然出现,让宣威的百姓喜出望外。他们纷纷开门迎接,给红军送来糯米粑粑、饵块等当地特产,还主动给修筑工事的红军战士们送来铁锹、锄头,送茶送水的男女老少更是数不清。
22日晚,滇军刘正富旅到达宣威县城,连夜派出一支小分队到宣威附近的来宾铺地区,侦察红军情况,红 6 军团警戒部队将这股敌人打得落荒而逃。
23日拂晓,立功心切的刘正富冒着大雾,亲率部队出宣威城,占领城北的虎头山高地,还派两个主力团向来宾铺扑来。红军派小股部队和刘正富的部队交火,边打边退,装作招架不住的样子。
敌人很快就被诱入红军的伏击阵地。霎时间,枪声四起,红军以密集的火力射向敌人。枪声之密,胜过除夕爆竹,敌人很快就倒下一大片。
红军趁势向虎头山敌军主阵地发起进攻。敌人依托在虎头山主峰部署的机枪阵地,凭借优势火力向红军猛烈射击。红军的几次冲锋都被敌人的火力压了回来。
争夺虎头山的战斗一直持续了几个钟头。为了拿下虎头山阵地,红17 师第47团团长覃国翰带领1营,在主力部队的掩护下,冒着枪林弹雨,冲向山顶。
就在红军逼近虎头山上敌军指挥所的时候,惊恐万分的刘正富,在混战之中,慌忙领着身边的亲信,狼狈逃往宣威城内。
冲上虎头山的红军战士,同敌人展开了肉搏战。喊杀声、刺刀的碰撞声,敌人的惨叫声,响成一片。很快,敌人就招架不住了,红军趁势夺取了虎头山阵地。
就在战局对红军十分有利的情况下,孙渡的第5旅赶到了宣威,第2旅也正在路上。当增援来到时,刘正富的指挥部里只有他一个人和一部电话机。刘正富对来人说:“老弟,你不来我这条老命恐怕保不住了。”
下午1时许,刘正富重新组织兵力,对红军实施反击。孙渡纵队的2个旅从左右两侧向红军发起攻击。双方激烈拼杀,一直打到天黑,最后战斗进入胶着状态。敌人企图拖住红军,等明日援军一到,再举全力与红军决战。
这天,在北线的红5师也和尾追红军而来的郭汝栋纵队的先头部队展开激战,打退敌人的多次密集冲锋。红4师则在东山,击退了敌保安团的进攻。
判断形势后,红2、6军团没有上敌人的当,决意将优势敌人甩开。于是,在几阵炮火攻击后,红军趁夜撤出战斗,兵分两路,继续南下。
3月28、29日,红2、6军团占领滇黔边境的盘县、亦资孔地区,进入南、北盘江流域,并决定在此建立新的根据地。至此,历时近1个月、转战上千里的乌蒙山区回旋战胜利结束。
乌蒙山区回旋战是一场在退却中求进攻、在被动中求主动的战斗,红2、6军团官兵们在极为复杂艰苦的条件下,凭借超凡的胆识,既保存了自己的实力,又胜利摆脱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7月,红2、6军团在甘孜地区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合,并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在甘肃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三大主力红军齐聚西北,宣告了红军长征胜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