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樵夫雨夜救女子,女子却神秘的说:往前走,别回头
发布时间:2025-07-12 01:00 浏览量:1
第一章 暴雨夜的破庙与不速之客
光绪年间的某个夏夜,暴雨如注,砸在青石山上噼啪作响。樵夫赵老实背着半篓湿柴,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山下挪。他本想赶在天黑前下山,没承想被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困在半山腰,只能拐进那座荒废多年的龙王庙避雨。
龙王庙的屋顶早塌了一半,神像被雷劈去了脑袋,只剩下半截身子歪斜地立在神龛上。赵老实找了个还算完好的角落,把湿柴堆在一边,从怀里摸出个干硬的窝头,就着雨水啃了起来。
他在这青石山砍柴已有十五年,从一个毛头小子长成三十岁的壮汉,只因爹娘早逝,留下个年幼的妹妹要养活。村里都说他老实,其实是木讷——别人砍三担柴的功夫,他最多砍两担,只因总挑粗壮的树干下手,说细枝嫩叶烧不暖炕。
"轰隆"一声雷响,庙门被狂风撞得吱呀作响。赵老实抬头,看见一道黑影跌跌撞撞闯了进来,怀里还抱着个包裹,浑身湿透,发髻散乱,竟是个女子。
女子见到他,吓得"啊"了一声,连连后退,后腰撞在神龛上,疼得蹙起眉头。赵老实赶紧放下窝头,站起身想说话,却见女子从包裹里抽出把剪刀,对着自己:"别过来!"
"姑娘别怕,"赵老实声音有些发紧,"我就是个砍柴的,避雨的。"
女子握着剪刀的手还在抖,眼睛却警惕地打量着他。昏暗中看不清容貌,只觉得那双眼睛亮得惊人,像山涧里的泉水。
雨越下越大,庙里漏下的雨水在地上汇成小溪。赵老实看女子冻得嘴唇发紫,从背上解下粗布褂子,递过去:"披上吧,别冻坏了。"
女子没接,只是死死盯着他。赵老实也不勉强,把褂子放在旁边的石头上,重新坐下啃窝头。肚子饿得咕咕叫,干硬的窝头剌得嗓子生疼,可他吃得很慢,像是在品尝什么山珍海味。
"你...你不问问我是谁?"女子突然开口,声音细若蚊蚋。
赵老实抬头:"姑娘想说自然会说,不想说,问了也白问。"
女子愣了愣,握着剪刀的手松了些。过了半晌,她慢慢走到赵老实对面的角落坐下,把包裹抱在怀里,像是抱着唯一的依靠。
庙里静得只听见雨声和两人的呼吸声。赵老实啃完窝头,从柴堆里抽出几根干松针,想生火取暖,却被女子喝止:"别生火!"
他不解地看着她。女子低下头,声音带着颤抖:"会被人看见的。"
赵老实这才明白,这女子是在逃难。青石山一带不太平,上个月还有官兵进山剿匪,说是有反贼藏在山里。难不成这女子是...
他不敢多想,把松针又扔回柴堆,只是往女子那边挪了挪,用自己的身子挡住漏过来的风雨。女子察觉到他的举动,肩膀微微耸动了一下,却没再说话。
第二章 神秘的追兵与女子的嘱托
后半夜,雨势渐小。赵老实靠着墙壁打盹,迷迷糊糊中听见庙外有马蹄声。他激灵一下坐起来,看见女子早已站在门后,握着剪刀的手青筋毕露。
"他们来了..."女子的声音带着哭腔。
马蹄声越来越近,还夹杂着男人的呵斥声。赵老实凑到门缝一看,只见十几个手持火把的壮汉在庙外徘徊,为首的是个络腮胡,腰间别着把弯刀,正是镇上富绅钱万贯家的护院头目。
"搜!钱老爷说了,就算挖地三尺也要把人找出来!"络腮胡喊道。
脚步声越来越近,女子吓得脸色惨白,转身就想往庙后跑。赵老实一把拉住她,指了指神龛后面的缝隙——那是他小时候躲猫猫发现的藏身之处,窄得只能容下一个人。
"进去!"赵老实压低声音。
女子犹豫了一下,还是钻了进去。赵老实赶紧用杂草把缝隙掩盖好,自己则重新坐在角落,装作刚被惊醒的样子。
庙门被一脚踹开,络腮胡带着人闯进来,火把的光把庙照得如同白昼。
"你是什么人?"络腮胡盯着赵老实问。
"砍柴的,避雨。"赵老实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土。
"看见一个女子没有?穿青布衫,梳双丫髻。"
赵老实摇摇头:"没见着,就我一个人。"
络腮胡眯起眼睛打量他,突然一脚踹翻他的柴篓:"老实点!钱老爷的千金要是找不回来,你这砍柴的也别想好过!"
湿柴散了一地,赵老实心疼得直咧嘴,却不敢作声。这些人是钱家的护院,平日里横行霸道,连官府都让他们三分。
护院们在庙里翻来覆去地搜,火把差点烧到神像的衣襟。赵老实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生怕他们发现神龛后面的缝隙。
"头,没找到。"一个护院说道。
络腮胡不甘心,又盯着赵老实看了半天,突然笑道:"这老庙后面是不是有个山洞?"
赵老实心里一紧——那山洞是通往山后的捷径,他小时候常去玩。
"是有个洞,"他故意说得含糊,"不过早就塌了,进不去。"
络腮胡显然不信,挥了挥手:"去看看!"
几个护院举着火把往后山走,络腮胡却留在庙里,似笑非笑地看着赵老实:"小子,要是发现你藏了人,有你好果子吃。"
赵老实低下头,不敢看他。火把的光映在络腮胡脸上,那道从眼角延伸到下巴的刀疤看着格外狰狞。
过了一会儿,去后山的护院回来禀报:"头,洞真塌了,堵得死死的。"
络腮胡骂了一句,又瞪了赵老实一眼,才带着人离开。庙门"哐当"一声关上,赵老实这才松了口气,后背已经被冷汗湿透。
等脚步声远去,他赶紧扒开杂草:"出来吧。"
女子从缝隙里钻出来,脸色还是苍白,却对着赵老实深深鞠了一躬:"多谢壮士相救。"
"举手之劳。"赵老实摆摆手,"你是...钱家千金?"
女子点点头,眼圈红了:"我不是故意骗你,我实在没办法..."
原来她叫钱月娥,是钱万贯的独生女。钱万贯要把她嫁给县里的盐商做填房,那盐商都五十多岁了,还虐待下人。月娥不愿意,就趁夜逃了出来,没想到钱万贯竟然派了这么多人来追。
"那你打算去哪?"赵老实问。
月娥摇了摇头,眼泪掉了下来:"我不知道...天下之大,竟没有我的容身之处。"
看着她哭得梨花带雨的样子,赵老实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揪着似的。他想起自己的妹妹,要是有人逼她嫁不喜欢的人,自己拼了命也会护着她。
"要不...你跟我回村吧?"赵老实挠了挠头,"我家就我和妹妹,你先住着,等风头过了再说。"
月娥愣住了,似乎没想到他会这么说。过了半晌,她咬了咬嘴唇:"我跟你走,但你得答应我一件事。"
"你说。"
"路上不管听到什么,看到什么,都别回头。"月娥的眼神异常坚定。
赵老实虽然不解,还是点了点头:"好。"
第三章 离奇的遭遇与隐藏的真相
天蒙蒙亮时,雨终于停了。赵老实背着柴篓,月娥跟在他身后,沿着山路往山下走。她换了身赵老实妹妹的旧衣裳,粗布麻衣衬得她皮肤愈发白皙,只是眉宇间总带着一丝忧愁。
"为什么不让回头?"赵老实忍不住问。
月娥叹了口气:"钱家请了个会旁门左道的先生,说能通过人的影子找到踪迹。要是回头,就会被他盯上。"
赵老实听得一愣一愣的,他砍柴多年,只听说过狼虫虎豹厉害,没听说过还有人能靠影子找人的。
"那先生还说,"月娥压低声音,"我爹不是我亲爹。"
这话更是让赵老实惊得停下脚步。钱万贯就这么一个女儿,全镇的人都知道,怎么会不是亲的?
月娥看了看四周,确定没人后才说道:"我娘临终前告诉我,我是她从外面抱回来的,我亲爹是个秀才,因为得罪了官绅被害死了。我娘怕我也遭毒手,才把我送到钱家当养女。"
赵老实这才明白,难怪钱万贯对亲生女儿这么狠心——原来根本不是亲生的。
"那你打算怎么办?"
"找到我亲爹的遗物,"月娥从怀里掏出个玉佩,上面刻着个"苏"字,"我娘说,里面藏着官绅害人的证据。"
两人正说着,突然听到身后传来奇怪的声音,像是有人在吹笛子,调子古怪得让人心里发慌。月娥脸色一变:"别回头!快走!"
赵老实赶紧加快脚步,可那笛声像有魔力似的,总在耳边萦绕。他忍不住想回头看看,却被月娥死死拉住。
"说了别回头!"月娥的声音带着哭腔。
又走了约莫半个时辰,笛声终于消失了。两人停下来喘气,赵老实这才发现,自己的后背已经被冷汗湿透。
"那是催魂笛,"月娥心有余悸地说,"听到的人会不由自主回头,一回头,魂就被勾走了。"
赵老实咋舌,这钱家为了找人,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快到村口时,月娥突然停住脚步:"我不能跟你进村。"
"为啥?"
"钱家的人肯定在村里布了眼线,我进去就是自投罗网。"月娥指了指村后的山洞,"我去那里躲着,你每天给我送点吃的就行。"
赵老实想了想,觉得她说得有道理。村东头的王二麻子就常去钱家打秋风,要是被他看到月娥,肯定会去告密。
"那山洞不安全,"赵老实说,"前几年塌方过,有蛇虫。要不你去我砍柴的窝棚?在半山腰,隐蔽得很。"
月娥点了点头,跟着他往窝棚走。那窝棚是赵老实为了节省时间搭的,里面只有一张草席和一个陶罐,却收拾得干干净净。
"委屈你了。"赵老实有些不好意思。
"不委屈,"月娥笑了笑,那笑容像山间的野花,瞬间照亮了简陋的窝棚,"比在钱家自在多了。"
赵老实把柴放下,又从怀里摸出两个窝头:"你先吃着,我回家看看妹妹,顺便拿点被褥过来。"
临走前,月娥又叮嘱:"记住,不管听到什么动静,都别回头。"
赵老实答应着,快步往村里走。他心里惦记着月娥,也担心妹妹一个人在家害怕。
刚到村口,就看到王二麻子鬼鬼祟祟地在他家门口转悠。赵老实心里一紧,走上前问:"二麻子,你在这干啥?"
王二麻子吓了一跳,看见是他,嘿嘿笑道:"没啥,就是看看你妹子在家不,我家包了饺子,想送点过来。"
赵老实知道他没安好心——王二麻子早就惦记着他妹妹,只是妹妹嫌他游手好闲,一直没搭理。
"不用了,我妹子怕生。"赵老实挡在门口,不让他进去。
王二麻子撇撇嘴,眼睛却往屋里瞟:"听说钱家千金跑了,你见着没?要是见着了告诉哥,钱家悬赏一百两呢!"
赵老实心里咯噔一下,面上却不动声色:"没见着,我一直在山上砍柴。"
王二麻子显然不信,又啰嗦了半天,才骂骂咧咧地走了。赵老实赶紧进屋,妹妹赵小芳正在纳鞋底,看到他回来,高兴地迎上来:"哥,你可回来了,我担心死了!"
"没事,遇着大雨了。"赵老实把月娥的事简单说了说,没提钱家的追兵,怕妹妹害怕。
小芳听得眼睛发亮:"那姐姐好可怜啊,咱们帮帮她吧!"
兄妹俩找了些干净的被褥和吃食,赵老实背着往山上走。小芳非要跟着,说要去看看那位"可怜的姐姐",赵老实拗不过她,只好让她跟在后面。
快到窝棚时,赵老实突然想起月娥的话,回头想叮嘱小芳别回头,却见妹妹站在原地,眼睛直勾勾地看着身后,像是被施了定身法。
"小芳!"赵老实大喊一声,冲过去想拉她,却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挡住。
只见小芳缓缓转过身,脸上露出诡异的笑容:"哥,我看到了...好多影子..."
第四章 破局的妙计与意外的转机
赵老实吓得魂飞魄散,他想起月娥说的话——回头的人会被勾走魂。他想抱住妹妹,却发现自己的手径直穿过了她的身体,像是在摸一团空气。
"这是幻觉!"月娥不知何时从窝棚里出来,手里拿着那枚玉佩,"快闭眼!"
赵老实赶紧闭上眼睛,只听月娥嘴里念念有词,玉佩发出淡淡的光芒。过了一会儿,他感觉到有人拍他的肩膀,睁眼一看,小芳已经恢复正常,只是脸色惨白,浑身发抖。
"那先生果然厉害,"月娥收起玉佩,"他能通过影子制造幻觉,幸好有这玉佩护着。"
小芳扑进赵老实怀里哭起来:"哥,我刚才看到好多人在打架,有个秀才被人推下河..."
赵老实心里一动——那秀才会不会就是月娥的亲爹?
"你看清楚那人长啥样了吗?"月娥着急地问。
小芳摇摇头:"太远了,看不清,就看到他手里拿着本书。"
月娥叹了口气,看来想靠幻觉找到证据是行不通了。
"要不咱们去报官吧?"赵老实说,"把钱家的勾当告诉县太爷。"
月娥苦笑:"县太爷就是害死我亲爹的官绅之一,报官等于自投罗网。"
三人愁眉不展,窝棚里静得只听见外面的风声。赵老实看着妹妹吓白的脸,又看看月娥焦急的眼神,突然一拍大腿:"有了!"
他凑近两人,小声说出自己的主意——钱家不是想靠影子找人吗?那他们就制造假影子,引开追兵,趁机去钱家找到证据。
"咋制造假影子?"小芳好奇地问。
"用稻草人,"赵老实说,"穿上咱们的衣裳,在太阳底下晃悠,他们肯定会以为是咱们。"
月娥眼睛一亮:"这主意好!我还知道钱家有个密室,我亲爹的遗物可能就藏在里面。"
说干就干,三人分工合作——赵老实去砍竹子扎稻草人,小芳回家找旧衣裳,月娥则画出钱家的地图,标出密室的位置。
太阳落山时,三个稻草人扎好了,穿上赵老实和小芳的旧衣裳,远远看去真像三个人站在那里。赵老实把它们放在山顶的空地上,用绳子牵着,时不时拉动一下,制造出有人活动的假象。
"这样能行吗?"小芳还是有些担心。
"放心,"赵老实拍了拍她的头,"那先生就算再厉害,也分不清真假影子。"
月娥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这是我攒的碎银子,你们拿着,要是我没回来..."
"别说不吉利的话!"赵老实打断她,"我们就在这儿等你,一定能回来!"
月娥点点头,把地图塞给赵老实:"要是我出事,你们就拿着这个去找巡抚大人,他是个清官,说不定能为我亲爹昭雪。"
夜深人静时,月娥换上夜行衣,悄悄往钱家摸去。赵老实和小芳则守在山顶,时不时拉动稻草人,心里像揣着只兔子,七上八下的。
快到三更时,山下突然传来喧哗声,接着是火光冲天——钱家果然中计,派人去山顶抓人了!
"成了!"赵老实高兴地说。
可等了一夜,也没见月娥回来。天快亮时,山下传来消息,说钱家昨晚进了贼,密室被撬,钱万贯气得当场晕了过去。
"肯定是月娥姐姐得手了!"小芳高兴地说。
赵老实却隐隐觉得不对劲——月娥要是得手了,怎么会不回来?
正说着,只见一个人影踉踉跄跄从山下跑来,正是月娥。她身上沾满血迹,手里紧紧抱着个布包,看到赵老实,再也支撑不住,倒了下去。
"月娥!"赵老实赶紧冲过去把她扶起。
月娥虚弱地笑了笑,把布包递给他:"找到了...证据..."
布包里是几本日记,上面详细记录了县太爷和钱万贯如何勾结,害死秀才苏文斌,霸占他家财产的经过。最后一页还写着苏文斌的女儿被送到……
第五章 正义昭彰的路与情根深种的缘
赵老实抱着昏迷的月娥往窝棚跑,小芳跟在后面,手里紧紧攥着那包日记。山路崎岖,露水打湿了裤脚,可赵老实只觉得怀里的人越来越沉,心也跟着往下坠。
"哥,她流了好多血!"小芳带着哭腔喊。
赵老实咬着牙没说话,他知道月娥伤得不轻——那血迹从胸口蔓延到衣襟,染红了他的粗布褂子。他想起月娥说过,钱家密室有机关,怕是她为了拿日记,被机关伤着了。
到了窝棚,赵老实小心翼翼地把月娥放在草席上,解开她的衣襟一看,倒抽一口冷气——左肋下有道深可见骨的伤口,还在往外渗血。
"小芳,快去找李郎中!"他撕下自己的里衣,用力按在伤口上。
小芳点点头,转身就往山下跑。赵老实看着月娥苍白的脸,心里像被刀割似的。他想起昨天在龙王庙,她握着剪刀警惕的样子;想起她说"别生火"时的紧张;想起她把玉佩塞给自己时的坚定......这个姑娘,明明可以不管那些陈年旧账,却偏偏要为素未谋面的亲爹讨个公道。
"傻姑娘,"赵老实喃喃自语,用粗糙的手擦去她脸上的血污,"你图啥呢?"
月娥似乎听到了他的话,睫毛颤了颤,却没睁开眼。赵老实这才发现,她的眼角还挂着泪珠,像是在做什么伤心的梦。
李郎中背着药箱赶来时,天已经蒙蒙亮了。他摸着山羊胡检查了半天,眉头皱得像个疙瘩:"伤着骨头了,得赶紧上药,还得补气血。"
"您尽管治,多少钱我都给!"赵老实赶紧说。
李郎中瞥了他一眼:"钱就算了,这姑娘是个好的。"他边说边从药箱里拿出金疮药,"钱万贯那老东西早就该遭报应了。"
原来李郎中也认识苏文斌——当年他还是个学徒时,苏文斌常送他医书,待他如亲人。后来苏文斌被害死,他心里一直憋着口气,只是人微言轻,不敢作声。
"这些日记......"李郎中看着布包,眼睛亮了,"真是文斌兄的?"
赵老实点点头。李郎中激动得胡子都抖了:"好!好!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他给月娥上好药,又开了方子,嘱咐赵老实:"这姑娘得静养,不能再动气。还有,那些日记得赶紧送出去,晚了怕生变数。"
赵老实心里清楚,李郎中说的"变数"就是钱家和县太爷。他们发现密室被撬,肯定会狗急跳墙。
"我去送!"小芳突然说,"我是个姑娘家,他们不会怀疑的。"
赵老实想反对,可看着妹妹坚定的眼神,又看了看昏迷的月娥,只能点头:"路上小心,直接去找巡抚大人,别告诉任何人。"
小芳把日记缝在衣角,换上打满补丁的衣裳,看起来就像个普通的村姑。临走前,她抱了抱赵老实:"哥,等我回来。"
看着妹妹瘦小的身影消失在山路尽头,赵老实心里七上八下的。他守在月娥身边,看着她苍白的脸,突然觉得这窝棚太小了,装不下这么多的牵挂和担忧。
三天后,月娥终于醒了。她睁开眼看到赵老实,先是愣了愣,然后笑了:"我...我没死?"
"傻话!"赵老实赶紧递过温水,"有我在,你死不了。"
月娥喝了口水,眼神落在他布满血丝的眼睛上:"你守了我三天?"
赵老实点点头,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李郎中说你得有人看着。"
"小芳呢?"
"送日记去了。"赵老实把计划告诉她,月娥听得眼圈红了。
"都怪我,连累了你们。"
"不怪你,"赵老实坐在草席边,"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本分。"
月娥看着他憨厚的样子,突然笑了:"你这人,真像我爹日记里写的那种君子。"
赵老实听得脸红,赶紧转移话题:"你感觉咋样?伤口还疼不?"
"好多了,"月娥摸了摸胸口的绷带,"就是饿。"
赵老实赶紧从陶罐里拿出小芳临走前烙的饼,掰了块递过去:"慢点吃,还有呢。"
月娥小口嚼着饼,突然问:"你说...小芳能顺利见到巡抚大人吗?"
赵老实肯定地点点头:"能,我妹子机灵着呢。"
话虽这么说,他心里却一直悬着。直到第七天傍晚,远处传来马蹄声,赵老实赶紧把月娥藏进窝棚后面的山洞——那是他砍柴时发现的秘密藏身地,洞口被藤蔓遮掩着,不易察觉。
他刚藏好月娥,就看见一队官兵骑马过来,为首的竟然是巡抚大人身边的侍卫!赵老实心里一紧,以为是钱家搬来的救兵,正要躲起来,却见侍卫翻身下马,对着他拱手:"请问是赵老实壮士吗?"
赵老实愣了愣,点了点头。
"我家大人有请,"侍卫笑着说,"令妹已经把证据呈给大人,钱万贯和县太爷已经被拿下了。"
赵老实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真...真的?"
"千真万确,"侍卫指了指身后,"苏姑娘的冤屈也该昭雪了。"
赵老实这才反应过来,赶紧去山洞把月娥扶出来。月娥听到消息,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多年的委屈和隐忍,在这一刻终于化作泪水。
到了巡抚行辕,小芳正坐在院子里吃点心,看到他们进来,高兴地跑过来:"哥!月娥姐姐!"
巡抚大人是个五十多岁的老者,须发皆白,眼神却很锐利。他看着月娥,叹了口气:"孩子,委屈你了。苏先生是我的故友,当年我没能护住他,一直愧疚至今。"
原来巡抚早就怀疑县太爷有问题,只是苦无证据。小芳送来的日记,正好成了扳倒他们的关键。
"钱万贯和县太爷已经认罪,"巡抚递给月娥一份卷宗,"你亲爹的冤屈昭雪了,家产也会还给你。"
月娥捧着卷宗,手指颤抖,眼泪滴在纸上,晕开了墨迹。多年的奔波和隐忍,终于换来了这一刻的正义。
"多谢大人!"她对着巡抚深深一拜。
"该谢的是这对兄妹,"巡抚看着赵老实,"若不是他们仗义相助,你恐怕......"
赵老实不好意思地笑了:"举手之劳。"
巡抚点点头,对侍卫说:"取一百两银子来,赏给赵壮士。"
赵老实赶紧摆手:"不要不要,我不是为了钱。"
"这不是赏钱,是赔偿,"巡抚说,"钱家的人把你家的柴房烧了,还打伤了你的妹妹,这点银子算补偿。"
赵老实这才知道,小芳送日记时被钱家的人发现,虽然侥幸逃脱,可家里的柴房却被烧了。他心里一阵后怕,又有些庆幸——幸好妹妹没事。
第六章 尘埃落定的家与水到渠成的缘
钱家和县太爷被查办的消息传遍了青石山一带,百姓们拍手称快。有人说苏秀才显灵了,有人说那对砍柴的兄妹是福星,还有人说巡抚大人是青天大老爷。
赵老实却没心思管这些——他正忙着盖新房。巡抚赏的银子,他没用多少,大部分都用来买木料和砖瓦,在村口盖了三间瓦房,带院的那种。
"哥,你盖这么大房子干啥?"小芳帮着递瓦片,"咱们仨住不了这么多。"
赵老实抬头看了看站在院墙边的月娥,她正帮着整理柴火,阳光洒在她身上,像镀了层金。
"以后...人可能会多。"赵老实的声音有些发紧。
小芳愣了愣,突然明白了什么,捂着嘴笑起来:"哦~我知道了!"
月娥听到笑声,回头看了看,脸上泛起红晕,赶紧低下头继续干活。
新房盖好那天,巡抚派人送来一块匾额,上面写着"义薄云天"四个大字。村里人都来道贺,李郎中还特意带了壶好酒,非要跟赵老实喝两盅。
"老实啊,你这福气可是修来的,"李郎中喝得满脸通红,"苏姑娘知书达理,跟你正好配一对。"
赵老实听得脸红,月娥却很大方地给李郎中倒酒:"李伯说笑了,我和赵大哥只是朋友。"
"朋友?"李郎中眼睛一瞪,"谁不知道你天天往他家跑?又是送针线又是帮忙做饭的,当我们瞎啊?"
众人哄堂大笑,月娥的脸更红了,像熟透的苹果。
赵老实赶紧打圆场:"喝酒喝酒,别瞎说。"
可他心里却甜滋滋的——月娥确实天天来,有时候送些自己绣的帕子,有时候帮着缝补衣裳,甚至还跟着小芳学做饭,虽然常常把菜炒糊,可赵老实每次都吃得精光。
新房入伙那天,月娥带来了一个木盒子,里面是她亲爹的日记和那枚玉佩。
"我想把这些留在你这儿,"她把盒子递给赵老实,"放在你这儿,我放心。"
赵老实郑重地接过盒子,放在堂屋的供桌上,就像对待传家宝一样。
"其实...我可以搬过来住,"月娥低着头,声音细若蚊蚋,"帮你做饭、洗衣,还能教小芳读书。"
赵老实的心跳得像打鼓,他看着月娥羞红的脸,突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好啊,"他咧开嘴笑,露出两排白牙,"我这就去给你收拾房间。"
小芳在一旁拍手:"太好了!以后有人跟我作伴了!"
那天晚上,赵老实躺在新房的炕上,怎么也睡不着。窗外的月光洒进来,照亮了墙上的匾额。他想起半年前那个暴雨夜,在龙王庙遇到月娥的情景,想起她说"跟我走别回头",想起她受伤昏迷时紧握的手......原来缘分这东西,早就悄悄埋下了种子。
第二天一早,赵老实去山上砍柴,月娥和小芳在院子里做饭。炊烟袅袅升起,混着槐花香,飘向远处的青石山。
"月娥姐姐,你说我哥会不会一辈子都这么老实?"小芳一边择菜一边问。
月娥笑着说:"老实不好吗?老实人靠得住。"
正说着,赵老实背着满满一篓柴回来,看到院子里的两人,咧开嘴笑了。阳光洒在他身上,像镀了层金,也照亮了这个刚刚组成的家。
后来,有人问赵老实,当初为什么敢冒险帮一个陌生女子。他总是挠着头说:"不为啥,就觉得她该帮。"
而月娥则会补充一句:"因为他是赵老实啊,是那个在暴雨夜把褂子让给我,说'有我在你死不了'的老实人。"
青石山的槐花一年年开,又一年年落。三间瓦房里的笑声,却像山间的泉水,从未断过。那句"跟我走别回头",不仅让月娥走出了冤屈,也让赵老实走出了孤单,走到了属于他们的幸福里。